第11章 所谓新政

作品: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分类:历史|更新:2024-03-05 02:10:14|字数:10840字

“能!”

朱棣望向姚广孝,面带苦笑说道。

“怕是用了能被文官把身后名骂没了。”

“罢了,骂就骂呗,也不差这两句。”

姚广孝不置可否。

“不用此法难道就不骂你了吗?”

“总比文官独大亡了国家好。”

“何况看样子你在后世的名声并不差。”

【第四:提高文官的品级,进六部尚书正一品,布政使正二品,给事中七品等等,又增加了左右侍中,佥都御史等乱七八糟的岗位,文官皆大欢喜。】

【但是朱元璋时期的文武平衡就被打破了,会出现和宋朝以文制武类似的局面。】

【即便是经历了洪武大逃杀,淮西勋贵仍然还是勉强和文官抗衡的。】

【当然前提是皇帝稍微偏向一下。

朱允炆不仅没有试图达成文武平衡,反而直接转向重文轻武。】

【提到文武失衡就不得不提到朱祁镇。】

【这厮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亲征被俘,不是什么叫门天子。】

【是土木堡之变直接把自开国以来的勋贵武官埋葬,导致彻底的文武失衡,文官一家独大。】

【历朝历代的武官勋贵一般最多就两波。】

【第一来自开国打天下那批人。】

【第二来自中途王朝有问题时候平定祸乱那批人,挺过去了就两批人,挺不过去就直接亡国了。】

【大明的勋贵就来自于开国和靖难。】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

【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

大明 应天府

轻轻一句话击垮了朱元璋的内心,武将们都会老去,勋贵后代都是帅才的概率可能和我老朱能得天下差不多。

而文官们只需要将知识一代代传递就可以。

老四又是藩王造反得的天下,注定了他也不会放过藩王,注定削藩。

后世不争气的儿孙又把勋贵后代全都埋葬……不争气的勋贵也是武将,天生和文官不对付。

可这下什么都没了……

藩王没了……

勋贵没了……

我想我知道我大明最后为什么亡了……

————

大明 北京

同样被击垮内心的还有朱棣,藩王已经被削了,只能享富贵却没有造反的能力。

靖难勋贵又被埋葬……

那这后世皇帝能靠什么制衡文官?

外戚吗?

不对,祖制就决定了像前朝外戚乱权的事不可能发生。

那大抵只有靠宦官了吧……

————

【第五:给朱元璋时期处理的官员,主要就是贪官,翻案,流放的给人家弄回来,抄家的把东西还得给人还了。】

【果然朱允炆是个好大孙,朱元璋说要分封藩王,他就削藩。】

【朱元璋判的案他就翻案。】

【正统继位就是不一样,反观造反上位的朱棣就很听老爹的话,老爹说的我都要坚决执行。】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刚举起茶杯准备喝口茶解解燥火,行到半空之中听到此言掉落在地。

一声脆响,杯子应声而碎。

心中的怒气如同撞击在一堵无形的墙上,越发的强烈。

“二虎,派人去把她们母子守好。”

虽然未曾指明,但二虎知道说的是现任太子妃和现任大孙。

至于什么时候成为前任,就得看后辈接下来说的了。

若是太孙接下来政策皆是如此,怕是只有提前选块风水宝地了。

————

【第六:修改大明律。】

【得承认朱允炆修改大明律确实让黎民百姓得利,当然仅仅是一点。】

【如果用一石来形容,那文官得了九斗,百姓只有一斗。】

【就这一斗文官还要分九升走。】

【到百姓手里只有一升。】

【这里面最重要的修改一项是把贪官贪污的刑罚直接减轻。】

【呵呵,很多人说南方百姓都夸朱允炆好。】

【强调一下,并不是百姓夸,是地主文人,士绅阶级夸。】

【在古代,百姓的发言通常是被无视的。】

【地主文人发言才是代表百姓,他们说百姓觉得好,并不是百姓觉得好,是他们觉得好。】

————

大明 应天府

一声脆响,又是一杯茶杯应声而碎。

这次朱元璋不是被惊到了,而是愤怒。

群臣惶恐不安,等着老朱训话。

数息过去……

老朱仍然没有开口说话。

文官不停磕头请罪,希望老朱能骂他们两句。

能骂就不是很严重还能活下去,不骂可就要数数家里有几个口人了……

————

【第七:减税。】

【减税好吗?】

【那可太好了,当然前提你得是南方地主士绅阶级。】

【建文帝即位同年下诏“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对江浙地主进行减赋, 规定“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方便以后阅读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第11章 所谓新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第11章 所谓新政并对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