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也说靖康难

作品:梁山不老|作者:甘庄柳下|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4 08:11:45|字数:9184字

随后形势越来越对北宋不利。最终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位武将提议放弃汴梁,迁都长安。这个时候,那些原本主张弃都和求和的文官居然一致反对,并斥责武将懦弱。你看士大夫们的主张不是从国家大局出发,思维一直都是和反对派死磕,你主战,我就主和;你主和了,我就调过来骂你懦弱。北宋就这样摇摆不定的政策中,丧失了最后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汴梁城破,皇帝被俘虏。一个朝代到了后期,都有这个通病,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臣呢?就搞内讧。

再说外交。北宋的外交政策一塌糊涂,简直可以说是作死。当时在中国的东北部,女真族逐渐兴起,建立了金国。金国为了消灭辽国,和北宋结盟。具体的内容是,宋金联合攻辽,灭辽之后,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同时把给辽的岁币,转赠给金朝。这个策略看上去还挺合理,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外交失误。在当时的情况下,金国强而宋、辽弱。而且,辽宋之间已经和平百年,彼此熟悉。这个时候,面对陌生的势力,高明的外交策略,应该是搞三方平衡术。你两边都不帮,守好自己的国门再说,做好金国灭辽后的对峙准备,这总是可以吧,毕竟自己几斤几两得清楚。

但宋徽宗不清楚。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觉得自己的拳头可以。

不清楚也不要紧,凑合着过吧。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给了金国起兵攻宋的借口。当时有一个叫张觉的将领,他本来在辽国做官,金兵攻打辽国的时候,他就投降了金国。但金国内部有谣言,说张觉有异心,早晚要反叛。张觉对此很不安,加上他本来就是汉人,于是决定带着平州的土地一起投降北宋。宋徽宗一看,还有这么好的事,白拿一块地,于是就接受了张觉的投降,这下可就闯下了大祸。金国一批将领早就有侵略宋朝的心思,现在好了,宋朝自己送上门了。于是在公元1125年8月,金兵分成东西两路,南下大举攻宋。北宋当年连垂死挣扎的辽国都打不过,又怎么打得过朝气蓬勃的金国呢?到了第二年正月,金兵就渡过黄河,包围了北宋都城。这就是第一次汴梁之围。宋徽宗看到兵临城下,吓得“引咎辞职”,让位给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即位以后,把年号改为靖康。

“靖康”这两个字可不吉祥啊!

所以金兵包围了汴梁,派出了使团说,你们不要害怕,我们听说罪魁祸首宋徽宗已经退位了,就已经不想打仗了。这次过来,是想把河北和山西的三个军镇割让给我们,以后我们就以黄河为界。同时北宋一次性赔偿金国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这事就算了。为了凑齐赔款,宋钦宗还在开封城里大肆搜刮,当时谁要是肯捐钱给朝廷,帮朝廷渡过难关,就能换来一官半职。宋钦宗甚至派人去妓院,命令老鸨们把积攒多年的金银统统交出来。北宋朝廷上上下下奋战了十几天,总共收到黄金三十多万两,白银一千两百多万两。但北宋朝廷承诺的是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也就是说,经过多日以来的奋战,北宋大大小小的官员总共完成了黄金任务的6%,白银任务的24%。距离目标的完成,看上去遥遥无期。虽然宋朝交上来的赔偿还不够数,金兵也没计较,带上这些金银财宝,就撤军了。但宋钦宗当时被金兵吓破了胆,满口答应了下来。不过事后一看,他才发现坏了,这三个军镇都是战略要地,要是割让给金国,整个山西和河北就都守不住了。要是山西和河北守不住了,都城开封就更难防守了。那怎么办?宋钦宗顿时起了反悔的心思。有意思的是,不仅是皇帝想反悔,这三个军镇的将士们也根本不想执行皇帝的命令。金兵在撤退的途中,路过这三个镇,和宋钦宗派出的特使一起来到城下。特使向城里宣读皇帝的诏书,说皇上已经说了,把这三个镇割让给金国。没想到弓箭和石块从城头上飞了下来。消息传回朝廷,宋钦宗又有了信心。正好这时,一群主张对金国强硬的鹰派也在他身边鼓捣,说这笔账很容易算啊,要是执行条约,把三个镇割让出去,那大宋朝就是一个死啊。要是反悔不执行,金国杀回来,跟他们拼一拼,那说不定还有活路。宋钦宗觉得有道理,所以金兵还没撤走多久,他就又派特使追上金兵,提出了新的方案,说希望能把这三个镇保留下来,作为补偿,我们每年多给你们一点钱,行不行?金兵的统帅一看就愣了,两国外交谈判,还带这么出尔反尔的?一时没想好怎么回复。宋钦宗半天等不到金兵的回复,急了,以为金兵不肯答应。于是他又向三镇传达新的诏书,说你们千万不要投降,都给我就地抵抗!宋钦宗还派出大将,率军支援三镇。这时的他已经完全忘掉了金兵包围开封的恐怖景象,喊出了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叫“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金兵一看,你们宋朝这也太不地道了。于是,再次进攻宋朝,金兵长驱直入,三个月后,金兵两路大军又一次完成了汴梁之围。北宋的都城很快就陷落了,但却根本不打算灭国,只想要天文数字的赔款。所以,北宋的朝廷还在运转,皇帝和大臣们抓紧向老百姓大肆搜刮,筹措偿款。老百姓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于是城里开始出现了暴动,居然有老百姓放了一把火,把尚书省给烧了。金兵看到这幅景象,开始慌了。要是汴梁陷入无政府状态,那宋朝承诺的赔款可就泡汤了。更重要的是,宋朝还承诺割让河北和山西的土地,要是中央政府都瘫痪了,这土地还怎么交接?金兵高层左思右想,得出一个结论:宋朝的皇帝靠不住,应该废掉姓赵的皇帝,重新立一个新的皇帝。换句话说,就像美国一样,想上扶植一个金国的代理人,保证他既能维护秩序,又能乖乖听话。于是,金兵最后的做法是,在北宋领土上选了一个代理人,立他做了皇帝,那就是张邦昌。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北宋皇室全部俘虏,押回金国。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是谁造成的?政治?军事?还是外交?都有。但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坚定的政治体系。敌人兵临城下,各路勤王军队都即将赶到,本来利用和谈拖延时间即可。但宋徽宗毫无斗志,朝臣们还在内讧,和谈了又出尔反尔。从糊涂蛋宋徽宗,到内讧的朝臣,再到孱弱的军队,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闹剧似的靖康之难。

这是个历史教训。一个缺少坚定的政治体系的国家,肯定也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外交政策。即使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国王自己都只想和谈,官员只想内讧,你叫将士们怎么打?

不想了,想起来都是愁。读书去。

喜欢梁山不老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梁山不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梁山不老》,方便以后阅读梁山不老第44章 也说靖康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梁山不老第44章 也说靖康难并对梁山不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