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铲除苍中鼠

作品:梁山不老|作者:甘庄柳下|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4 08:12:09|字数:9098字

然后,是藩镇私铸钱币案。前面说过,同州节度使赵有恭之父简王赵似,正是当年与赵佶争夺皇位之人。按理说,宋徽宗排行既不居长,也非嫡子,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那么,谁有资格成为北宋皇帝呢?

答案是:简王赵似。

理由呢?因为宋哲宗死后无子嗣,按照封建王朝“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制,新皇帝要从宋神宗的儿子中选择,也就是宋哲宗的弟弟们。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当时在世的有第九子申王赵佖、第十一子端王赵佶、第十二子燕王赵俣、第十三子简王赵似、第十四子睦王赵偲。按照“立长”的原则,应该是申王赵佖。按照“立亲”的原则,应该是哲宗同胞兄弟简王赵似。这就是章惇所说的,“以年则申王居长,以礼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不过,申王有眼疾,所以,宰相章惇以为:“依礼典、律令,简王乃(哲宗)母弟之亲,当立。”

也就是说,无论谁当立,都没赵佶什么事。

本来,宰相章惇说的没错。且“端王赵佶虽有才名,但为人轻佻,非皇位的最佳人选”。但向太后弄权,怕简王赵似母与她分权,于是,执意要立“轻佻”的端王赵佶。所以说,简王赵似就是宋徽宗赵佶的实际竞争者。

于是,就有了迁为蔡王之后的赵似的“不满之言”。靖康元年(1127)四月,赵似之子赵有恭迁定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治所就在同州。而私铸的钱币也来自同州。您说,这是巧合吗?

大理寺审案从来不相信什么巧合,只相信刑具。如果还问不出来案件真相,那就再换一种刑具。于是,在大理寺刑具之下,嫌犯们供出了定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赵似之子赵有恭及其同州的一应官吏。再请旨,再抓捕,再换刑具,又有人供出了皇家宗正赵崇柱。皇城司还在赵有恭住处密室中找到了赵崇柱与赵有恭书信往来中对赵佶不满的言辞。

这就对了。赵有恭也是个实在人,怕将来朝廷对其父子的不满情绪死无对证,不好定罪,因而没有将往来书信一把火烧了,而是煞有介事地留下了这个罪证。这就是实诚人的好处。您说,这叫人家顾念亲情的赵佶想放他一马都不行了。

于是,此案移交刑部复核。刑部尚书侯蒙脾气很好,他问道:“赵大人,您作为皇室宗亲,朝廷待您父子不薄,您为何还心生罅隙,不遵法理,私铸钱币,给自己惹来通天大罪?”

赵有恭笑道:“呵呵!通天大罪吗?论起来,我的确是皇室宗亲,皇上对我们父子的皇恩不可谓不浩荡,但您是否设想过,假如......我说假如,当年登基的是家父赵似,而非什么端王赵佶,那今天面南背北的就是我赵有恭了。现在,您还问我为何还心生罅隙,不遵法理,私铸钱币,给自己惹来通天大罪吗?”

刑部尚书侯蒙笑道:“赵大人,不是我要问,是皇上要问。我只是按例复核大理寺的结案文书。该由谁继承皇位,这是您们皇家的家事,臣不敢妄议。既然您认罪了,很好。该怎样处理,听候皇上旨意吧。”

于是,三法司合署上奏赵佶。这是一封言辞恳切的奏折,它详细列举了皇家宗正赵崇柱和定国军节度使赵有恭两家的罪状,请求皇帝陛下予以严惩。赵佶拿着这封奏折,心中充满了悲愤。他知道,这两家都是自己的血亲,他们曾经为皇家出过不少力,但是,现在他们却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赵佶叹了口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以国家大局为重。以前自己总是优柔寡断,姑息养奸,以致今日......今日,再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寒了百官的心。他提起朱笔,在奏折上写下了批字:“皇室宗亲,违法如斯,朕心甚痛。然雇凶杀官,杀人灭口、私铸钱币,罪不容赦!依三法司奏折处置!”

然后,赵佶黑着脸,将签上批字的奏折交给了一旁的李公公。李公公接过奏折,然后转身离去。他知道,这封奏折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也将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李公公是和皇帝赵佶一块长大的。他见证了端王赵佶的成长史,不禁为皇帝陛下的果断和坚决而感到意外和钦佩。他高坐在王座之上,面色沉静,眼神坚定,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刻的到来。他的身上开始散发着一种无可阻挡的力量,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他不禁想起了皇帝陛下刚刚登基时曾经说过的话。他说,他将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个国家和人民。当时,他还曾经怀疑过他的决心和能力,而且,赵佶的这个皇上做的确实不怎么合格。但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皇帝真正成熟了,开始思考怎么保护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宋了。皇帝的手指紧紧地握着王座的扶手,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梁山不老》,方便以后阅读梁山不老第62章 铲除苍中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梁山不老第62章 铲除苍中鼠并对梁山不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