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军械司招人

作品:梁山不老|作者:甘庄柳下|分类:历史|更新:2024-04-06 18:36:05|字数:11110字

于是,带了卫队,去军械司院里找李应、杜兴。院里只修了些宿舍和几排简单的厂房,再啥都没有,但梁太尉早已调拨了一队禁军,在院里院外全身披挂守卫,这就叫未雨绸缪。

由于我提前派出殿前司的斥候军赴各大州城宣传,张贴告示,开出优厚报酬,所以,前来报名的各类能工巧匠很多。

我在铁牛印社印刷招工布告时,增加了这么一条:“之前在各类军器监、作坊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年龄、性别不限,只要有一技之长,男女老少皆宜。”李应、杜兴等人不理解,纷纷提议将“男女老少皆宜”六字删掉,以免老弱病残混入军械司,影响工作效率。我则耐心给他们讲解,军械司重在研发,不是制造。

今日看到报名的工匠有的年老体弱,有的状若顽童,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穿着破烂、身体瘦弱。问了问情况,发现通过这段时间的招工,已经找到有技术经验的各类工匠五百多人。杜兴在一张桌子后边问边登记这匠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专长等等,禁军军校组织排队,李应则在旁边喝茶,一边喝着,一边听着。当听到有人身怀高技时,登记完,便叫来问问。遇到感兴趣的人,还在本子上记几笔。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年轻体壮者都顺利登记造册,住进工棚,而那些年老体弱者则被赶到另一边接受禁军盘查。我过去问了原因,原来,李应的意思是,先登记青壮年,如果人员太多,年老体弱者将不予录取。但未经我首肯,没有提前赶走,说是等我李逵过来定夺。

没有提前赶走就好。于是,我走到老年工匠这边,叫搬了十张桌子,叫了十名禁军,同时询问登记,不出我所料,这些老人都是大宋和周边国家的军器监和军工作坊退下来的,因生活所迫,前来报名,想以一技残年换来一家温饱,这就是我当时修改招工布告的原因。

由于十名禁军同时开工登记,不到一个时辰,四百多名老年工匠已全部登记完成,入住工棚,比杜兴那边高效了许多。

然后,我走进工棚,逐一了解老工匠的过往,发现他们中有很多是在大宋和国外军器监担任过工匠长和技术骨干的,有个老人叫耶律火,还做过辽国军器监副管事,因为军器监发生火灾,被革职查办。出牢狱后,衣食无着,听说大宋繁华,便携家带口,以做生意为名混出辽国,来到大宋谋生。后听说,殿前司发出布告招用能工巧匠,不论年龄,所以,跑来一试。结果来了一看,老工匠们并不受待见,先登记青壮年,却把老人们赶到一边盘查,这和布告上说的不一样啊。耶律火正失望呢,高大威猛的我李逵李大人来了,来了也不拖拉,便组织登记,老人们竟然全部收下来,连那位瘸着一条腿的金国火器坊的完颜烈也被招收了。老人们全部高兴着呢。还有一位是大宋军器监军器作坊退下来的两名管事,一名是车作管事张怒,一名是弓弩院的副管事李威,其余有很多技术工匠。宋朝的制度是年老体弱者将会被辞退,由年轻人代替。但在我李铁牛看来,这都是些宝贝。

我叫卫队首领梁一刀安排书吏,把他们的经历、曾经担任的职务一一记录下来,以备使用时参考。然后,我对每个工棚的老人们讲到:“朝廷非常重视老年工匠的技术经验,只要有一技之长,必然会得到重要,也必然会发给必要的报酬,但是有一点,就是加入您们当中,有谁发现工匠中有外国间谍,只要查明事实确凿,酌情奖励举报者纹银一百两至五百两!获奖两次着擢升督查公事!将来,军械司规模扩大,家属可全部住进军械司家属区,方便就近照顾!”

大家一听“家属可全部住进军械司家属区,方便就近照顾。”立即群情激愤。耶律火问道:“将军所言是否属实?”张怒问道:“我们老人的家属也可住进来?”

我回道:“正是如此!所言属实,老人的家属也可住进来。但是,也有些条件,正在制定筛选办法。”

我说的并非谎言,也并非远景,就在当下。但家属可全部住进军械司家属区,“方便就近照顾”是假,就近做人质监督是真。不管怎么说,为军械司建家属区是当务之急。但因资金有限,一时半会建不起来,且并非所有工匠家属都可进驻,还是有所筛选的,不是技术核心的边缘匠人是不会有这个待遇的,永远如此。不服气可以提高技术,贡献值高了,自有人为你晋级,晋级了,离核心技术区近了,你的家属想住远点,我们还不放心呢!这就是个原则问题,否则,你带上技术卖国求荣了,我找谁去?

说到卖国求荣,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叫禁军们抄了一份工匠名单,我叫侍卫传令斥候军首领诸葛英来见。诸葛英来了之后,我带他到书房,关上门,交给他工匠名单,叫他根据名单籍贯住址,秘密派出斥候,分组调查工匠实际情况,凡籍贯住址有假者,一律逐出军械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梁山不老》,方便以后阅读梁山不老第95章 军械司招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梁山不老第95章 军械司招人并对梁山不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