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到处转转

作品:捡漏王陆飞扬|作者:彭文鸿|分类:都市|更新:2024-02-24 09:42:09|字数:8082字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其户籍制度更是奇葩,为国际社会所诟病。

缅甸公民分为“正式公民”、“客居公民”和“归化公民”三种;而且身份证和护照也分个三六九等,一共有6种身份证,甚至连一些缅甸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缅甸的身份证按颜色来划分等级,其中粉色卡为国民身份证,绿色卡为准国民身份证,

蓝色卡为客籍身份证。

另外,政府还发放外籍父母人员在缅甸国境内后代的外籍人员身份证、未能证明国籍却能证明在缅甸国境内居住人员的身份证以及白色临时身份证。

缅甸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公民在获得其他国家国籍后,其缅甸公民身份自动丧失。

康廷镇为缅北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形,是勐蜜特区人口第二多的镇。

该镇常住人口为人,有十九个民族,其中又以克钦族(国内称景颇族)、掸族(国内称傣族)、若开族为多。

学校位于康廷镇中心位置,对面就是镇政府的办公大楼,旁边挨着军营和警察分局。

第二中学是特区政府成立后,在原康廷镇学校的地址上扩建的,进门就能看到标准的足球场和多个篮球场,然后就是漂亮的五层教学大楼主楼,旁边是两座四层的副楼。

主楼后面是一个小广场,这里

有羽毛球场和健身器材场地,后面还有食堂、图书馆、室内篮球场以及教工宿舍等建筑物。

第二中学有教职工117人,开设了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纪的教学班,一共有教学班四十六个,在校学生3048人。

谢天宇一边走,一边介绍学校的情况。

第二中学实行缅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开设有语言、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杨潞飞听了,不住的点头。

因为缅甸政府实行的大缅族主义,导致了制度性的民族歧视,除缅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地位地下,不少少数民族为了争取应有的地位,不得不拿起枪杆子,这也是缅北长期动荡不安的原因之一。

在勐蜜特区,也有将近一百个民族,为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特区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各方面扶持少数民族实现平等自由与团结……

办好各级学校,就是主要的抓手之一。

一路走过去,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诲人不倦的老师、认真听讲的学生,杨潞飞心里颇为欣慰,要知道一年前这里还是炮火连天,冲突不断,现在学生们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学习,真的不容易。

来到食堂,杨潞飞看望了正在工作的职工,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还查看了午餐所有菜品的质量,现场观看了菜品的制作过程。

然后,还查看了教工宿舍、图书馆等处,每到一个地方,杨潞飞都问得很细,了解的很透彻……

告别谢天宇等人,离开了第二中学,杨潞飞去了康廷小学。

到了康廷小学,杨潞飞只让校长巢银光一个人接待,陪同他和曹歌视察。

康廷小学设有幼儿园大小班和小学一到六年级,一共有三十三个班,在校学生1445人。

巢银光原来就是康廷学校的校长,中小学分开办学后,他选择了担任小学校长一职。

一路走来,除了介绍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巢银光向杨潞飞提及最多的就是生源问题,不是说康廷小学没有生源,而是要求来学校读书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在视察其它学校的时候,大多校长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来是勐蜜特区现在是缅北的一方净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渐渐成为了周边军阀控制地区老百姓的向往之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康廷镇的位置使然。康廷除了东边的友邦镇外,其它三个方向毗邻的都是其它势力控制的地区,那边的很多老百姓与康廷镇的居民同宗同源,明里暗里的一家子全跑过来投奔这边的亲戚了。

有一个原因巢银光没有说,那就是他本人是克钦族人,有许多亲朋好友还在那边受苦受难,他也希望特区政府能够多给政策。

毕竟,学校是个公益性质的单位,办学的所有费用全靠政府的拨款。

离开的时候,杨潞飞握着巢银光的手,肯定的告诉他特区政府会考虑他着重提到的问题。

午饭是在康廷镇驻军的食堂吃的,驻扎这里的是人民军一旅

三营,营长郭建安,教导员莫如辉。

杨潞飞同样没有兴师动众,只让郭建安和莫如辉陪着他们三人在食堂吃了和士兵们一样的普通餐。

吃过饭后,杨潞飞也没有休息,而是和郭建安莫如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至于内容是什么,并未对外透露。

下午,他们就回到了人民军总部,和岩雄孟成功碰头后,晚上召开了人民军旅以上军官参加的会议。

会议结束后,杨潞飞使用保密电话与国内进行了长时间的通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捡漏王陆飞扬》,方便以后阅读捡漏王陆飞扬第59章 到处转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捡漏王陆飞扬第59章 到处转转并对捡漏王陆飞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