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水稻养殖

作品:权谋大明,阉党崛起|作者:浩尼|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1 10:47:14|字数:4402字

崇祯皇帝虽然不是特别英明,但也绝非昏君。

他知道这对国家有利,便同意了。

于是李培恩得到了批准,可以放手去做这件事。

离开这里后,李培恩前往下一个县城。

这次,他只带了于永和两个随行的张三李四。

其余五百人跟着方泽组成商队去做生意。

剩下的四百多人,李培恩暂时安排他们在村庄里帮忙收割庄稼,算是轻装出行了。

他们途经一个种植水稻的城市。

此时水稻正值茂盛期,一片翠绿。

李培恩坐在稻田边,一边吃梨,一边享受微风,十分惬意。

看着看着,他砸吧了一下嘴。"

水稻种得这么稀疏,太浪费土地了。"

路过的村民听到他的话,看到他细皮嫩肉的样子,明白了。"

年轻人,你不懂,这样能让水稻长得更健壮。"

李培恩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这个,只是觉得可惜。"

这么大的稻田,如果养鱼,鱼肥稻也丰啊。"

这话一出,几个村民哄笑起来。"

你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这么不接地气。"

"

稻田里养鱼,闻所未闻!

你真是异想天开,万一鱼把稻谷咬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你别到处乱说,让人笑话。"

难道这种好办法没人试过吗?

李培恩看到了新的商机,开始滔滔不绝。"

你们不知道也没关系,我来告诉你们。"

"

养鱼不会破坏稻谷,还能提供肥料..."

村民们听得目瞪口呆。

李培恩说完,得意地叉腰。"

等稻谷收割完,就可以在稻田里抓鱼,又是一笔收入。"

他接着宣传,"那些鱼特别肥美,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的钱也不多。

如果有额外的收入,当然更好。"

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那当然是..."

有人心动,但也有人担忧,"如果成功了当然好,但是...

这种方法我们都没试过,万一失败,后果可能很严重。"

如果连稻谷都保不住,他们就连明年的种子钱都没有了。

村民们不敢冒险,成本实在承受不起。

如果李培恩是这个时代的村民,他也未必能立刻接受这种新想法。

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我就在这里定居,如果因为养鱼导致你们没有收成,我会赔偿损失。"

他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也渴望亲自实践。

然而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如果他跑了怎么办?

李培恩认真起来:“现在是灾荒时期,只要能多赚些钱,大家都会紧紧抓住机会。"

"

如果畏缩不前,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他清楚,一旦成功,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但是养鱼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回报的事情,要说服村民们并不容易。

李培恩无可奈何,决定干脆做到底。"

我先买几块地,亲自养给你们看。"

他拿出五十两银子,出价比粮食还要高来购买土地。

愿意租给他的人就多了起来。

李培恩承包了十亩稻田,投放鱼苗。

这天动静颇大,附近村庄的村民都来围观。

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事,纷纷指指点点。"

这个人可能是疯了,钱多得脑子糊涂了。"

"

总有他后悔的一天,这么好的稻田就被他糟蹋了。"

"

哎呀,太胡闹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而李培恩专心投放鱼苗。

投放完后,他转向村民们。

面对那些质疑或嘲笑的目光,李培恩大声解释:"

鱼在水里可以吃掉害虫和杂草,排泄物又是天然肥料。"

"

等鱼长大,就能增加一份收入。"

"

我来自灾区,不希望再有人挨饿受穷,只希望有钱大家可以一起赚。"

他的话语让村民们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

但对于养鱼,他们仍然持怀疑态度。

李培恩不再多说,上山巡查。

既然开始养鱼,他就必须长期留下来了。

走着走着,李培恩注意到一个问题。

这里有很多空地,没有种植庄稼,长满了荒草。

在农村,空地并不多见。

他记得小时候去过的农村,每家每户都不会放过一寸土地。

下山时,李培恩看见一位老农,便过去询问。

老农叹了口气:“种子太贵,今年的收成也不好。"

就算种了,也可能一年的努力都白费。

李培恩仍然感到困惑:“那为什么不种土豆……或者红薯呢?”

他刚才观察过,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土豆。

生长周期短,产量大,无论干旱还是洪水都能保证收获,最合适不过了。

老农对他的想法感到惊讶:“红薯可是只有京城的贵族才吃得起的东西!”

就算想种,也没有种子,更买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方便以后阅读权谋大明,阉党崛起第136章 水稻养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权谋大明,阉党崛起第136章 水稻养殖并对权谋大明,阉党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