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氏三子

作品:大唐之盛世大柱国|作者:流局|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2 11:39:13|字数:4956字

何乐为不顾李孝恭如何恳求,洒脱地离开了书房,回到茶厅,只见四五个人正聚精会神地布局棋局,一片寂静。他不禁露出一副长辈般的微笑。

然而,这微笑迅速僵在脸上。

除了乔洮阳和宋筠萱之外,竟还有三位少年在玩耍,其中一位稍大些,约摸十几岁;一位七八岁左右;最小的一个还在流着鼻涕,紧紧跟随着哥哥的身影。

偌大的王府中,有几个孩子突然闯入倒不算稀奇,让何乐为惊讶的是这三个孩子的容貌,他们竟与何乐为极其相似!

原本何乐为还对自己是否真是李孝恭的儿子心存疑虑,毕竟缺乏那种血浓于水的亲近感。

然而,当看到这三个孩子,他几乎确认了这一事实,而这三个孩子应当就是李孝恭的亲生骨肉。

让何乐为意想不到的是,他这个私生子的年龄竟然比那三个正式的儿子还要大!

那个四五岁的小家伙并未专注游戏,手中捏着棋子,反而全神贯注地玩弄鼻涕。

见到何乐为走进来,他那清澈无暇的目光立刻锁定在何乐为的脸上。

不得不惊叹李孝恭的遗传基因犹如一台复制机,这也难怪他自信满满地说有铁证能够说服李世民——儿子们长得如出一辙,哪里还需要什么多余的证据,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父子关系。

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次席,李孝恭早年英勇善战,功勋卓着,晚年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沉溺享乐,形成鲜明对比,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人物。对此,何乐为对李孝恭的家族成员也有所了解。

长子李崇义继承了河间郡王的爵位,后按宗室规定降封为谯国公,曾任蒲州、同州刺史,声名显赫。

九十一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李崇晦这个名字更加深入人心的原因。因其擅长政务,深得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的信任,以至于高宗皇帝甚至安心将国家所有政务交付给他全权打理。

李崇晦被广泛传颂的故事便是“晦毁楼宇”,其梗概在于他家新建了一座高楼,邻居诉说尽管他们是市井百姓,但也应享有隐私,因其高楼过于高耸,使得邻居家的日常琐事无所遁形,请求他拆迁。李崇晦闻之,毫不犹豫地拆除了自家高楼,因此赢得了贤良美名。

相较之下,排行第三的李崇真则稍显逊色,最终官至岐州刺史。李崇义与李崇晦这对聪明伶俐的少年此刻正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沉浸在博弈的世界中。而那位流着鼻涕的李崇真,如同动物园中的小猴初次看到同类般,满脸困惑地盯着与自己几个兄弟容貌极为相似的何乐为,然后展开双臂,朝着何乐为奔去。

“停!你别过来,你的手脏兮兮的!”何乐为看着他满手鼻涕,内心抗拒不已,这一声喝止,顿时唤醒了茶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

李崇义和李崇晦看到何乐为的脸庞,也是一脸惊讶。此时,李崇真已然挂在何乐为身上,紧紧抱住他的大腿,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

无奈之下,何乐为只能拽着李崇真,一同走入了茶室。“这恐怕是我所见过最平淡无奇的案件了。”乔洮阳带着三分调侃。

尽管李崇义只有十几岁,但由于早熟且智慧超群,嘴角已微微露出一抹绒绒的胡须,身高与何乐为相差无几,气质更是略胜一筹。作为王府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带一种威严气场,此刻收敛了惊讶之情,径直走向何乐为,上下打量,并未打招呼,而是直接将缠在何乐为腿上的弟弟拉开。

“你离开吧,我会给你写封信函,临行前你可以到账房领取一笔钱财,足以保证你后半生的生活无忧。”何乐为闻言,一脸困惑:“???”

宋筠萱不禁多瞥了李崇义一眼,乔洮阳则赞叹道:“果断决绝,毫不拖沓,果真继承了河间王当年的风采!”

何乐为本无意与李孝恭家族有何瓜葛,但李崇义如此冷淡,似乎有些过分无情。何乐为故作不解地说:“你也太过警惕了吧。”

“就算我真的回归李家,哪怕说得再好听,也不过是个庶出长子,说得难听点就是私生子,而你是正统嫡长子,我无法与你相争,你又何必如此忌惮?”李崇义不自觉地望向桌面的棋子,然后抬眼看向何乐为:“父亲征战半生,如今安享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确实不乏有声称是我李家血脉的人上门认亲,但大多只是求财,而你却是触及根本,若你真的为李家考虑,以后就不要再出现了。”

“触及根本?”何乐为啼笑皆非,但很快严肃回应:“你怎么说得好像我很稀罕你们家似的,下次除非是河间王亲自邀请,或者你李崇义亲自来抬轿,否则想让我再来你家,还是先做做梦吧。”

“对了,我为何要考虑李家的利益?当初你们李家舍我在市井之中时,可曾考虑过我的感受呢?”

何乐为 心中涌起一阵无奈,尽管李孝恭确有万贯家财及王位继承权,但这并不足以让他趋炎附势地去攀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之盛世大柱国》,方便以后阅读大唐之盛世大柱国第33章 李氏三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之盛世大柱国第33章 李氏三子并对大唐之盛世大柱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