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救灾

作品:三生灵石记|作者:尚木香堂|分类:古言|更新:2024-05-05 15:33:22|字数:4838字

当那几百车救灾物资到达洛阳城时,已是地震后的十五天了,

这十五天里,数千民夫与工匠在没日没夜地抢修道路,终于把这条生命线给打通了。

东城门口,蔡知府亲自出城迎接程昱他们,在见到那几百车物资的时候,这段时间愁眉不展的知府大人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但高兴过后这位大人竟然忍不住哭了出来,身后的一众人等也哭了。

这十五天,太难了!

车队众人也动容了,大家都太难了!

互相安慰后,众人进城,望着城门上吊着的几十个人头,程昱问怎么回事?

知府大人答曰,这些都是趁乱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的歹徒,必须严惩,不然不足以震慑那些心存恶念的人,

听到这程昱也认同,乱世用重典,相对于灾难发生,灾后的社会无序乱象更为可怕。

……

在几处受伤的灾民营中,大夫们正用酒精为这些病人消毒,酒精一倒在病人的伤口上,疼得这些人立刻呲牙咧嘴的,消完毒上药后,再用被开水煮过晾干的布把伤囗包好,不用几天这些伤口便肉眼可见地愈合,大夫们纷纷夸这个酒精简直是救命神药,

这些酒精早已被运用在军队伤员上面,因为考虑到地震多数都是外伤,伤口消毒是最重要的,所以程昱让孙月婵带了几车酒精过来,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城中灾民安置点处,灾民们正在排队领粥,

只见空地前面放着近百个桶形的炉子,炉子上面放着一囗大铁锅,锅内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粥香味,引得人们直吞口水,锅里黏稠的热粥在冒着泡儿,里面有番薯玉米土豆等杂粮,还有些咸肉末,

粥一分完,立刻又加水加粮接着煮,大半个时辰就能煮好一锅粥,

刚开始人们都担心粥会很快施完,排队时争先恐后,这样秩序非常容易混乱,秩序一乱就会很易出事故,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蔡知府把所有官府能调动的人员都安排去施粥现场帮忙维持秩序。

后来人们看到这些粥每人都能分到也就放心了,人心一安,现场的秩序立刻就好了。

施粥现场除了孙月婵带来的人,更多是当地的灾民,他们缓过一口气后,都自发地在现场帮忙,

要供应这么多人吃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数番薯土豆要清洗切块,打水倒水,加减燃料等等,

送过来的几百车粮食其实只够四五天用,幸好真宗大道打通了,从一开始能正常行驶的那天,就陆陆续续地从京城各地仓储运粮过来。

灾区燃料必定是短缺的,所以也要从京城运来,煮粥用的是一种蜂窝状的煤球,只需隔几个时辰从炉子里面夹出煤渣再放新的进去就行了,非常方便好用。

宋朝初期人们就开始用煤炭,那时叫石炭,产地是河东路一带,就是如今山西省。

自从有了便宜的煤炭,人们日常生活做饭取暖基本都是用它,他们将煤炭粉碎后,加一些水和黄土捏成煤球使用,

但煤球要常通火、抖灰,而且黑烟滚滚炉灰飞扬,烧起来非常恼人。

程昱修了自己的厨房后,实在受不了煤球的缺点,就自己做蜂窝煤用,还在里面加了生石灰,这样烧起来烟气更少。

前几年,他在河东路开了几家煤矿厂,主要用去冶练金属,因为采矿工艺先进,后来的产量越来越大,就开始做蜂窝煤来卖,而且还卖炉具,

蜂窝煤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而且燃烧通透,不留黑块,换煤球时用新煤球往下一压,灰烬就可以落入灰膛,只要关好炉门,炉灰也不会乱飞,又方便又卫生。

蜂窝煤价钱适中,一推出就广受汴京百姓欢迎, 不过这样就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比如宋真宗的驸马柴宗庆。

这位柴宗庆是镇宁军节度使柴禹锡的孙子,尚鲁国公主,在大中祥符五年的时候,他盯上了煤炭的高额利润,于是肆无忌惮地开始搜刮煤炭,最后以高价卖出去,

当时百姓能够被冻死,甚至被踩死,很大原因就是柴宗庆哄抬煤炭价格导致的。

后来宋真宗看到这样的现象,于是颁布诏书,规定了无论是谁,卖煤炭的时候都要经过朝廷的批准,又设立石炭场,让冬天缺少煤炭的时候,百姓不会去哄抢。

直到程昱弄出的蜂窝煤大受欢迎,柴宗庆就想和他一起把煤和炉子垄断来做,程昱瞧不起他那唯利是图的样子,随便找个理由就拒绝了他,但这样也得罪了柴宗庆。

其实这些年来,程昱得罪的人可不止柴宗庆一人,

他的程氏工业在人们眼里就像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

肥皂,砂糖,钢铁制品等等都是独门工艺,是能赚大钱的玩意,很多皇公贵族都想分一杯羹。

他当然懂得自己吃肉得让别人喝汤这个道理,但有些人却着实太贪心了,仗着权贵身份想连肉带汤一起吃了,

程昱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哪能让这些人得逞?

所以,他这些年着实是得罪不少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生灵石记》,方便以后阅读三生灵石记第86章 救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生灵石记第86章 救灾并对三生灵石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