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一次科举结束

作品: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作者:一生而无畏|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7 12:50:42|字数:6024字

收到考卷的众人之中,那些真正有才华和学识的人表现得还算从容自若。

他们只需稍作思考,便能够着手答题,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然而,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人则显得十分焦急,他们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却仍然毫无头绪,只能不停地左顾右盼,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或帮助。

不过,这些人中也有一些比较机灵的人。

尽管他们无法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但拿起笔来就能对刘辩展开一通赞美之词,将刘辩吹捧得如同天神下凡一般。

他们大赞当今天下,陛下一统江山之事已经明朗清晰;又夸口说天下即将迎来太平盛世,董贼转眼间就会被消灭殆尽。

总之,都是些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

在这一刻,数不清的年轻学子们仿佛瞬间变成了后世参加考试的考生,他们面对着眼前的试题。

犹如面对着政治主观题一般,感到茫然失措,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拿起笔来,在思维敏捷的火花中尽情挥洒,写下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更有甚者,在完成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后,竟然还继续写下应对董卓的策略,完全忽略了题目要求的“三选一”限制。

时光飞逝,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所有的考生纷纷离开考场。

考试试卷再次被送回了紫宸殿内,大臣们又开始了阅卷工作。

这一次,刘辩并未像上次那般逐一仔细查看每份试卷,而是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后,从众多试卷中选出了杜如晦、王绾、庞统以及徐庶四份答卷。

接着,他深思熟虑片刻之后,又挑出了一号考生张译的考卷。

果不其然,杜如晦等人的六道试题竟然全部都作答完毕,其中三道策问与三道策论,书写得异常工整,犹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然而,张译的三道策论虽然写得洋洋洒洒,看上去似乎颇有文采,但实际上却缺乏实用性。

至于策问部分,则仅仅只写了一些有关科举制度的浅显见解罢了。

由此可见,张毅最多只能算是个普通的政治人才而已,于治国理政之道、军事战略之法等领域并不擅长。不仅如此,通过这三篇策论可以看出,此人的全局观念亦有所欠缺。

刘辩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将张毅的考卷搁置到一旁,然后拿起了杜如晦的考卷。

以杜如晦的卓越才华,这六份考卷自然不在话下。

尤其是首篇文章,更是对当前天下局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

杜如晦一番深入剖析,当下论及天下势力:“首屈一指的自然是那个拥兵最多、凶神恶煞,最为残暴的董卓了。

然而,此人残暴不仁,必然难以持久。假以时日,他的部下必定会分崩离析。

毕竟,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暴君,任其肆虐。”

“其次,便是当今陛下。

陛下如今手握二十余万雄师,旗下良将如云,谋士如雨,犹如繁星闪烁于天际。

而且,陛下还占据着洛阳以及幽州幽州大部分、并州二郡、青州一半。

只要陛下能够静心经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那么平定董卓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陛下以关中为坚实的根据地,便可以逐步扫荡天下,成就一番伟业。”

而并州的朱元璋虽然暂时还没有彻底崭露头角,但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他手下的猛将和谋士同样数量众多,未来必将成为陛下的强大对手。

朱元璋这个人,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一鸣惊人,让整个天下为之震撼。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他家世显赫,四世三公,在天下世家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尽管目前他还没有大展拳脚,但凭借其家族背景和个人魅力,也足以对陛下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仅仅来自于军事方面,更体现在政治和外交等多个领域。

袁术虽实力不俗,却生性残暴,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

至于马腾、陶谦等人,乃汉室忠心之臣,陛下大可引为外援,而其余诸侯则皆不成气候。”

刘辩阅览之后,不禁暗自颔首,心中对天下形势已然有了大致轮廓,不愧是杜如晦啊!

只是他未曾料到,此刻的李世民尚在董卓麾下,尚未显山露水,否则定然要为李世民谋得一席之地。

第二篇乃是针对董卓的应对策略:“董卓的残暴行径,用不了多久便会使其众叛亲离。

如今董卓虽然势大,但也并非不可撼动。

陛下只需在内部休养生息,积极养兵练兵,同时整顿朝纲,恢复民生,使得国力逐渐强盛;

在外联合长安的忠诚之士,以马腾等为有力外援,共同对抗董卓。

如此内外兼修,不出三年,董卓必可被剿灭。”

第三篇则是对科举的深入分析,杜如晦先是细致剖析科举的利弊,指出科举制度虽有利于选拔人才,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考试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第121章 第一次科举结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第121章 第一次科举结束并对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