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岐明月(153)

作品:一梦作七年|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其他|更新:2020-05-22 15:55:28|字数:8470字

天山老母给四个孩子分别穿着四样衣服,穿青衣的叫青衣女,穿红衣的叫红衣女;穿蓝衣的称蓝衣女;着紫衣是紫衣女。

四姐妹在天山玄谷一天天长大,天山老母便用菁蓝葫芦提示的“幻化法”教化她们驯养毒蛇——眼镜王、红蝮蛇、金环蛇、黑乌梢终于幻化成蛇头宝剑。

天山老母便说:“璇玑秘笈的要旨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你们姐妹既然学成,就应该走出天山玄谷长长见识……”

四姐妹牢记天山老母的教诲,离开天山玄谷来到中原;那知苟京打着“扶正抑邪”的旗号蒙骗了她们。

青衣三姐妹反戈一击,红衣女却对邪魔精灵附身的苟厮投怀送抱。

当青衣女赶来天台山将这一情由告知天山老母后,天山老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她叩拜菁蓝葫芦,希望神灵能给红儿指点迷津,菁蓝葫芦上竟然溢出四句谶语:

红儿自有红儿福,

灵湖之水洗怨情,

龙卷风魔实月老,

鸳鸯洞中结婚姻。

天山老母瞠目结舌:原来菁蓝葫芦有卜人前程之妙?既然卜出红儿在灵胡有姻缘,也就是她迷途知返的时候。

就在这时,红衣女来天台山璇玑洞投奔天山老母,天山老母故意闭门不理想用逼将法逼她上灵胡走上一遭;于是恶狠狠说:“你这样腌臜,为什么不上灵胡去死!”

红衣女大哭一场愤愤而去,天山老母却泪流满面。

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青衣四姐妹尽管和天山老母师徒相称,但天山老母一直把她们看成自己的孩子。

红衣女走后,天山老母想到菁蓝葫芦提示的龙卷风、鸳鸯洞,便让老仆王从火速赶到梅花谷予以应酬。

梁越和红衣女在小石屋看见的时隐时现的道士就是天山老母派过去的老仆王从。

王从是岐仁宗当年留在天山老母身边照顾她的小童,现在已是百岁老人;可他跟随天山老母修炼璇玑功,看起来并不到耄耋之年,腿脚利落得敢和年轻人媲美。

王从骑着快马离开后,天山老母一直站在璇玑洞前等候消息,王从迟迟不归,天山老母心中便急。

一匹快马终于在山道上出现,到了跟前,果然是王从,天山老母心中才有一丝安慰。

王从来到天山老母跟前翻身下马行过大礼,道:“小人奉太妃之命前去梅花谷鸳鸯洞,红姑娘果然合璧一个后生闯将进来;小人给他们收拾好床铺膳食便就赶回来了,此刻两人恐怕正在鸳鸯洞共度良宵哩……”

天山老母呵呵大笑:“这样就好,红儿有了依托,老尼也就放心!”

天山老母说完上面的话随之又问:“鸳鸯洞的情况如何!”

王从道:“鸳鸯洞尽管无人看管,可一切设施如旧,从来就没人进去过,不是仙家,谁知道那里隐藏着一座‘皇宫’!”

天山老母若有所思:“无人看管终倒不是长久之计,天台山这边也无多少事情,你不如找几个人前去鸳鸯洞守护,那可是仁宗建造起来的念想,万一损坏多么可惜!”

王从伏地禀道:“小人奉仁宗皇帝圣旨侍候太妃,太妃又是小人的师傅,传授璇玑功使小人长寿百岁,小人全听太妃懿旨,这里就去梅花谷鸳鸯洞守护……”

王从跨上快马向梅花谷鸳鸯洞驶去,天山老母回到璇玑洞准备憩息,然而上百年来的世事纷变却像过眼烟云,一幕幕展现在脑海之中——

北岐自太祖建国以来,经济、文化可以和强汉、盛唐媲美,但在军事上却是一个侏儒。

太祖石团无疑是一代明君,然而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杯酒释兵权的谋略尽管老道,可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却埋下驱之不尽的亡国祸根。

供养的上百万禁军甭说恢复盛唐时的广阔疆域,就连蛮夷的频频骚扰也难抵御。

四方蛮夷见北岐军队积庸积弱,纷纷前来中原杀戮。

万般无奈,北岐王朝只好屈辱求让,将大量赋银送给蛮夷一求短时间的和平。

然而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得到馈赠的蛮夷得寸进尺,接连不断地在边境制造事端,百姓屡遭兵祸,苦不堪言。

颇有作为的仁宗皇帝想改变这种任人宰割的不利局面,发动了对西戎的战争,然而并没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如果说仁宗对西戎的战争有过错的话,那么刚愎自用的马太后才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

马太后不亚于吕后,垂帘听政十几年,将仁宗架空,朝中的大小事情都得她说了算,还每每以皇上的规格朝拜祖陵,马太后是实际上的皇帝。

直到这个女人进了阴都,仁宗才放开手脚打理朝政,然而来时已晚,慵懒散软的军队已经无力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石祯本来就不是马太后所生,他的生身母亲是李宸妃。

李宸妃生下石祯后便被马太后强行抱走,马太后和杨太妃共同抚养他,却不让石祯和亲生母亲相认。

李宸妃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儿子身边,畏于马太后的威势一直不敢相认这个君临天下的儿子,最终满怀幽怨地撒手人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一梦作七年》,方便以后阅读一梦作七年北岐明月(153)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梦作七年北岐明月(153)并对一梦作七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