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白鹤寺(1)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8-10 11:33:33|字数:8228字

白鹤寺在华山脚下,站在寺庙前面的平台上;刘敏能看见黄河之水从北边奔腾而来,流到华山脚下后被挡住南去的道路折向东流。

黄河的流向在华山脚下变更后,黄河东岸成为河东路;西岸则是永兴军路,华洲、同洲、商州成为拱卫京兆府的东大门。

京兆府就是长安,长安是华夏民族四个鼎盛朝代——周、秦、汉、唐的都城。

周秦汉唐定都长安后,华夏民族蒸蒸日上,蓬勃发展,道汉朝时最大发展到2560万平方公里,北到北冰洋,西到里海,南到金盾,东到朝鲜半岛全是华夏的版图;一个大一统的华夏民族就是在这块浩大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的。

离开长安,华夏不兴。不知是哪个堪舆家的名言无从考证,但历史的事实说明,凡是不在长安建立都城的中原王朝不是短命,就是被外夷侵吞;譬如宋朝、明朝。

北宋这个奇葩的王朝,偏偏要将京都建立在汴梁开封。

刘敏一直认为,汴梁开封就不是建国立都之地;这是因为汴京无险可守。

开封北边就是黄河,一过黄河便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骁勇善战的草原游牧民族一到秋天马肥草盛的季节就会挥兵南下“打谷草”,京师汴梁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宋太祖赵匡胤掌握皇权后几次提出来要迁都长安,说长安一周边有四关之险——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可以抵挡草原民族的铁骑。

但身居开封尹高位的赵光义坚决不同意迁都,这是因为赵光义在开封尹任上结交了众多的商贾大亨;这些商贾大亨是他事业上的坚强后盾。

那时候赵光义还不是皇帝,可他在开封尹位子上喊一声比皇帝的权威大多了。

要是离开汴京去长安,赵光义就得重搭台子再唱戏;多年在汴京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就会断裂。

赵光义不同意迁都,宋庭的高官大伽是中原人全都响应赵光义;赵匡胤在迁都一事上成为孤家寡人,最后只好屈从。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赵匡胤的迁都之举是多么的具有远见,赵光义坚持不迁都;他从兄长手中夺得的江山只传承了五代,在徽宗赵佶手中便被雄起黑龙江畔的女真人抢夺了。

女真人的铁骑如入无人之境过了黄河便就进攻汴京,守护京城的十几万禁军全都成为草鸡;汴京城下血流成河,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像两头被大水浸泡了仓老鼠,灰头土脸地做了女真人的俘虏。

北国边域千年之后还呻吟着宋庭大臣的哀嚎声,那才就一个惨……

一步错步步错,北宋的兴盛衰亡就是体现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

刘敏伫立在白鹤寺前面的平台上,举目向前看去,只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再回头凝望身后的白鹤寺,便就想起上午时辰农夫王三讲述的白鹤寺的传奇故事——

白鹤寺坐落在华山脚下,有大殿、偏殿、后殿十几座庙宇。

后殿当中坐着一尊头皮光光、胡须长长的寿星老头,旁边站着一只白鹤。

白鹤一只脚落地,一只脚收起;仔细看收起的那只脚,你能发现脚弯处流着殷殷鲜血。

上辈人传下来一则故事说:当年华山脚下的寿星庙造好后,一段时间里后殿里是没有白鹤的;庙宇的名字也没有起好,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成就了白鹤寺这个庙名。

华山脚下黄河岸边有一个不大的山村,人们勤劳而善良。

这一年的谷雨前后天气晴好,村上的男人忙着耕田;女人忙着采桑、洗衣、晒被褥。

这天早晨天,一户李姓老爷爷放下饭碗茶瘾上来了;就在门前的小灶上烧起了开水。

柴是湿的,塞满灶眼后开法起火;老人就不停地打扇。

扇着扇着闷火“轰”地窜了出来,火舌像一只老鹰扑到了不远处的一堆柴草上。

干柴猛火一眨眼工夫就烧到了廊檐口,大火熊熊,不可阻挡。

老人的儿媳妇在人群中发疯似地大喊:“我的碎娃!我的碎娃还在屋里头啊!”

女人一边喊着,一边不顾一切地冲向火屋。

碎娃是烧茶老儿的孙子只有半岁,刚吃奶后睡着了;女人就把他放在土炕上去门外面的渠水中洗衣服;没想到一场大火欲将碎娃吞噬。

大火把房子烧得嘎嘎作响,随时随地都会倒塌;冲进去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几个男人拼命把打算冲进火中抢夺碎娃的女人拉了回来。

转眼间房屋被烧得塌了顶,窗口传出碎娃哇哇的哭叫声。

哭声像刀刺得人们的心头流血,可红火白炭之中冲进去救人除非长了翅膀!

就在这时,天上飞来一只白鹤在人们的头顶盘旋了几圈后伸长脖颈,并直双腿,“嗖”一下飞进了窗口。

人们不由地“啊”出声来,这白鹤是不是看见火昏了头?白白黑黑一身毛,在烈火中还不是烧得精光?

人们屏住气息盯着大火燃烧的房屋,可房屋除了滚出大团大团的烟火,没其它动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47章 白鹤寺(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47章 白鹤寺(1)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