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多了,不成就换,像我老爹找了五个才娶到妈,你还早。”
李建设也不确定徐慧芝的态度,毕竟贺永强难缠,傻柱找对象总差点运气。
“听你这么说,我放心了,不成就换呗。”傻柱嘴上这样说,心里却盼着早点成事。
“等等,才四点你怎么就回来啦?”李建设看表,院里这些人——厨师、放映员、教师,哪像满勤劳动者?
“嗨,出来买调料,自家手艺不能外传。”傻柱机灵得很。
“行啊!以后能做生意了,来我家掌勺。”李建设打趣,傻柱虽不重要,还能当朋友。
“没问题,我就爱炒菜。”
傻柱随口打趣,说没商户哪还有生意可做。
两人正聊着,忽听门外传来呼喊声:“李哥儿,在家吗?”
“这是陈碧华找来了,看来她是真离不开你。”
傻柱的话虽直白,却不失敏锐。
李建设毫不在意,心想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何惧他人议论。
见来人已到门口,便喊道:“碧华,何事?”
“钱丢了,我家的钱又不见了,这次少了三十多块啊!”
陈碧华哭了起来,以往丢些零钱虽心疼,却无大碍,这次数额太大,让她心慌意乱,几乎站立不稳。
“别急,或许还能找回。”
李建设赶紧上前扶住她,她怀着孕,万万不可出事。
“傻柱,愣着干啥,快来帮忙。”
“好嘞!”
傻柱勉强走过去,将人扶进屋坐下后,便退到一旁。
李建设拿起扇子给她扇风,“碧华,莫急,钱是在你家丢的,大伙都在场,定能找到。
东旭呢?”
“他上午出去了,说有急事,到现在没回。”
陈碧华稍作镇定,但这么多积蓄,真的能找回吗?
李建设立刻怀疑是棒梗所为,不然谁会做这种事?
“碧华,棒梗在哪?”
话音未落,傻柱抢先开口:“哟,李建设,你是怀疑棒梗偷的?”
“你这脑子倒灵活,该叫你聪柱了。”
李建设玩笑般调侃,实则心中已有主意。
“你才是聪柱呢!不过,真会是他吗?他才四岁,就敢偷钱?得好好教训一顿。”
傻柱一向不喜欢棒梗,只因看不惯贾东旭。
陈碧华也忙说道:“李哥儿,别是棒梗吧,他怎敢这样做?”
"问了不就知道了?先说棒梗在哪?"
李建设认为有必要让棒梗早点明白四合院的复杂环境,以及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棒梗出去玩了,跟隔壁院子几个孩子一起。"
陈碧华怀孕在身,没法整天盯着棒梗。
再说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都是自由生长的。
只有小关响上了幼儿园,还有姥姥帮忙照看。
"走,去中院。"
李建设心想,到了他们这一代,四合院的人都有点顺手牵羊的习惯,但下一代得好好教导。
到了1968年底,再过十一年,知识青年就得下乡了。
虽然说是自愿,但上面不发粮票,再加上街道办、学校、团委动员,很多人扛不住。
每家每户只能留一个孩子在城里,等其他孩子下乡后,剩下的那个才有机会安排工作。
就像《人世间》里周家三兄妹,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下乡了,老三周秉昆才进了木材厂。
郑娟躲过了下乡,自然也没工作,生活艰难。
不过有关系的话,还可以耍赖。
一是参军,但这基本没机会,内部招聘;二是当工人,哪怕是临时工,也不用下乡;三是装病,得家里条件允许,还得小心别被举报;四是赖在学校不走,不上课也能赖在图书馆或废弃教室,但这需要背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五是逃跑,去外地躲藏,就像躲避超生一样,但会影响一生。
李建设想到棒梗和小关响,十一年后都是初中毕业生,赶上好时代。
所以,若想让关响留在身边,唯一途径是在初中毕业前辍学,进工厂当工人。
但他也担心,儿子可能不愿放弃学业。
其实下乡锻炼也不错,吃点苦头,回来就知道该巴结谁了。
"陈碧华丢了钱,大家快来看看吧。"
傻柱的大嗓门一喊,院子里的住户们都围过来看热闹,不仅中院的人来了,就连前院和后院的邻居也没落下。
李建设领着陈碧华来到贾家,随即问道:"你的钱藏在哪里被偷的?"
"就塞在枕头里,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缝纫机旁干活,觉得把钱放在枕头里挺安全的,没想到还是丢了。"
此刻,陈碧华也有些疑惑,是不是真的被儿子拿了?
"嗯,到院子里说吧。"
李建设来到院子里,便招呼傻柱搬凳子。
接着说道:"三叔,有急事,麻烦您主持这个会,帮我们找出偷钱的人。
要是找不到,晚上就召开全院大会。"
"行!"
阎埠贵也很好奇,是谁干的呢?
住户们陆续搬着凳子来到中院,傻柱把四方桌摆好,阎埠贵坐在旁边,李建设则坐在前面,还拉着傻柱一起坐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