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1章 又一道改革决议颁布

作品:不负大明不负卿|作者:十光|分类:历史|更新:2022-02-15 17:58:29|字数:4516字

关于将全国各地镇守公公撤回京师的决议,朱翊镠已经颁发下去了。

而且在决议中明确指出,地方上从此不再设立镇守公公的相关职位。

这道旨意自然又引来一片热议。

朝中官员与百姓多数都赞成这道旨意,尤其是地方官员。

因为他们许多也做过地方官儿,知道地方设立镇守公公的弊端。

要不就是仗着代天子巡视地方,在地方作威作福;要不就是与地方官儿沆瀣一气,经常欺负百姓。

也不能说他们一点作用都没有,但其弊端要远远胜过作用。

撤回镇守各地的公公,不仅可以消除这些弊端,还可以为国家节省一大笔开支,不用养着他们了。

所以,这道旨意一经颁布,便赢得朝中官员的普遍赞同。

百姓也清楚,公公没几个值得他们尊敬的人,撤回就撤回。

更多的议论集中在,既然撤回不再设立地方镇守公公,那撤回后如何安置那些人?那些人可不少呢。

在颁布这道旨意之后,王安也逐步向外扩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毕竟他是第一个得知皇上想法的人。

逐渐便有人打听清楚了。

“原来皇上是要将他们全部召回京师进行一次大考核,像京察一样,对于不合适的公公全部裁汰,而对于合格的公公才允许他们继续做公公。”

“那不合格的公公怎么办?”

“不合格的公公,只能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干活儿谋生,紫禁城里不需要他们了,地方更不再设立镇守太监相关的职位,更不需要他们。”

“那以后太监不是越来越少了吗?”

“听说这正是皇上的意思,以后太监就是越来越少,直至消灭。”

“那紫禁城也不要公公管理后宫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听说会留下那些自愿挨一刀真心想做公公的人。”

“谁想挨那不是人的一刀做公公?”

“怎么没有?只要有名利驱使,就会有人愿意挨那一刀。你想想,随着公公越来越少,他们不就越来越稀罕了?物以稀为贵,自古皆然。”

“哦,那倒是。”

“以后有机会做公公的就能留在紫禁城,与现在公公的地位指定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人愿意的,不过考核标准会越来越严格。换言之,不是谁只要挨那不是人的一刀就可以做公公了。反正听说皇上最后的目标是要逐步消灭公公这个群体,不鼓励正常人做公公。”

“这可又是一次破天荒的改革呀!”

“皇上说做公公其实是灭绝人性,以后不再提倡。”

“可不是?做了公公这辈子再也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们还有欲望,只能用嘴与手,多么可怜!”

“据内部消息称,这次被撤回京师的公公,说是大考核,但其实基本都会被淘汰,毕竟紫禁城里容纳不下他们,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那如何安顿他们?”

“刚才不是说了吗?会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干活儿谋生,皇上名下的兴农集团、朱氏集团、吾爱吾家,都可以接纳他们,而且呀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大公公孙暹,正在组织一支勘探矿产资源的队伍,届时也需要大量的人。”

“莫非皇上开创几大集团时,就已经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你还真是说对了,听说皇上就是那样想的,自打登基第一天起或许就在琢磨这个问题,只是当初时机不成熟,所以没有动手,如今有几大集团公司接纳那些被裁汰下来的公公。”

“皇上果然是深谋远虑呀!”

“那当然,皇上这时候动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上如今的地位与威权与日俱增,没有人敢反对了,毕竟没有人的眼光有皇上好。倘若皇上一上来就这样做,想想这压力有多大?”

“皇上果然高瞻远瞩呀!”

“……”

在一顿议论之后,让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这道旨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绝大部分人都表示赞同。

朱翊镠当然对舆论也有所了解。

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改革确实酝酿了很久,选择这个时候动手,也是基于时机的成熟。

这时候难过的恐怕还是那些公公。

可这是历史必然的趋势,公公一定会逐步退出历史大舞台。

对于田义、王安那些被倚重的大公公,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都是没有子嗣的人,自己过完此生这辈子也就结束了。

反正他们不会被裁汰掉,这项改革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

有影响的是那些被召回京师最后被裁汰的公公,情绪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波动,这是在所难免的事。

改革总会波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只要方向没有错,朱翊镠就不担心。

就像逐步取消对皇亲国戚的无条件供给与奖赏一样,只要大方向深得民心与官心,就不怕有人站出来闹事。

反正也闹不起来。

公公相对于皇亲国戚,终归属于弱势群体,而且会被人歧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不负大明不负卿》,方便以后阅读不负大明不负卿第1991章 又一道改革决议颁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负大明不负卿第1991章 又一道改革决议颁布并对不负大明不负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