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求会盟

作品:唐朝好郎君|作者:叶苑风|分类:历史|更新:2020-06-14 13:09:41|字数:4062字

唐朝对三州孜孜以求,但吐蕃也不是二傻子。

秦、原、安乐三州位于关中西北,既扼控要道,又威胁川陕联络,手握此地进可攻退可守。

更何况,此三州肃宗朝便已沦陷,吐蕃早已建立了稳定的统治。

已吞下肚的肥肉,想要再吐出来,谈何容易!

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5月,吐蕃大臣论思邪热使唐,带回了平凉劫盟中,陷于吐蕃的唐朝大臣路泌和郑叔矩的灵柩。

相比于归还三州来说,归还唐臣的遗骸,显然容易许多。

6月,吐蕃使者同唐宰相杜佑等商讨时,还表示愿还三州土地。

7月,唐使入蕃交涉时,吐蕃就变卦了。

估计军方强大的压力,令钵阐布也不得不忌惮一二。

在军方看来,割地会盟不可接受。

军人的逻辑显然和文官不同,大相尚绮心儿便直言不讳的表示,“此三州非创侵袭,不可割属大唐来”。

意思是说,这三州不是从大唐抢来的,不能割给大唐。

面对吐蕃的诡辩,白居易再次上阵,起草了《与吐蕃宰相尚绮心儿等书》。

这封信中写道:“来表云:此三州非创侵袭,不可割属大唐来。且此〔州〕本不属蕃,岂非侵袭所得?今是却归旧管,何引割属为词?去年与论勃藏来,即云覆取进旨,赞普便请为定。今两般使至,又云:比之小务,未合首而论之。前后既有异同,信使徒烦来去。……即须重定封疆,光还三郡。若三郡未复,两界未分,即是未定封疆,凭何以为要约?彼若吝惜小事,轻易远图,未能修盟,且务通好。”

这段话的意思是,你说三州之地,不是从大唐抢过去的,不能割给大唐。但这三州本不是吐蕃领土,不是抢来的,你告诉我是怎么来的?

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怎么就成了割让领土了呢?

而且去年,吐蕃使臣来唐,说归还三州之事,回去就向赞普汇报定夺。结果现在一年过去了,来了两拨使节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赞普没时间研究”。(“比之小务,未合首而论之”)

使臣代表着国家体面,不是俩乡下老汉唠闲嗑,哪能出尔反尔?

既然想要会盟,两国疆域未定,哪有基础会谈合约?

要是在小利上反复纠缠,不在乎长久和睦的大计,那还谈个锤子?!”

几乎同时,白居易还有一篇“代王佖《答吐蕃北道节度论赞勃藏书》”。其中提到,吐蕃边将论赞勃藏利诱党项,企图挑拨其与大唐的关系,以便从中渔利之事。

信中讲到吐蕃边将论藏勃藏,欲假借馈赠与回鹘交战的战利品(马匹、胡瓶、回鹘俘虏),以达到笼络唐朝边将,挑起唐与回鹘仇怨之事,并指出这些手段,都是陷人于不义的阴谋。

归还三州事件的反复,可以清晰揭示吐蕃国内文武官员的分歧。

使者敢口头承诺归还三州,必然得到了钵阐布的应允。但军方显然不想让会盟顺利举行,“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

公元812年(元和七年),吐蕃的军队进入泾州界,大掠人畜而归。

次年,吐蕃于会州境内的河上建乌兰桥,建桥的木材屡次被防守的唐军投入河中。

吐蕃将领改变了策略,贿赂了贪财的唐朔方、灵盐节度使王佖。

王佖也不知道脑子什么脏东西,居然撤走守河的士卒

乌兰桥建成后,吐蕃军队攻击朔方获得了极大的便利。

可叹王佖身为名将李晟的外甥,蠢到如此级别,会不会把李晟从坟里气活过来。

吐蕃两次军事行动的时间十分诡异,恰逢两国正为会盟讨价还价。可边将却敢悍然挑衅,明摆就是想把会盟搅黄了。

由此可见,即便贵为赞普,赤德松赞对手握兵权的边将和豪族权贵,也没多少控制力度。

和平之路就在这种状况下,磕磕绊绊的前行。

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八月,唐蕃两军又在盐州城下死磕了一回。

这次吐蕃节度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儿率领的15万大军,准备了充足的攻城器具,从四面同时展开仰攻。

所幸,内有盐州刺史李文悦拼死抵抗,外有野诗良辅、郝玼、史敬奉援救。

唐军里应外合,大败吐蕃于城下,“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此战之后,唐蕃两国算是彻底打不动了。

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十月,都换了领导人的两个“老朋友”,总算走到了一起。

这是唐蕃间的第8次会盟,也最后一次会盟。

此后两国基本保持了和平,之后二十多年里,唐蕃边境基本保持了平静,直到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脆亡。86年后唐朝灭亡。

和取决于战的态势,不存在乞求来的和平。

唐蕃会盟前的反复死磕,恰恰证明了这条真理!

这场绵延一百多年的国战,让两国在最灿烂的年华对冲。

这是一个华丽的时代!

这种浸透着血色的华丽,源于两国各自的华丽!

可能会有人感慨,如果没有吐蕃,唐朝会否染指印度。如果没有唐朝,吐蕃能否坐镇关中。

但一时瑜亮,也是种华丽,缺失了强硬对手的映衬,即便无敌,也是种寂寞

漫长的唐蕃国战,始于双方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断非一人一事的好恶而起。

而百年国战以盟誓方式终结,也非源于战争诉求的消失,而是双方重回均势,谁都有心无力。

所以,相持才是唐蕃战争的主旋律,没有任何一方有能力击倒对手,才有了漫长而残酷的百年战争。

单纯以一战得失来权衡百年战争,都是偏颇而浅陋的认知。

这场全景式的战争,最终比拼的,无疑是国家的经济底蕴及战略动员能力。

因此,貌似长期拥有战争主导权的吐蕃,才会早于唐朝崩盘。

这并非吐蕃军队战斗力差,而是吐蕃国力的底蕴远逊于唐朝。

喜欢唐朝好郎君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唐朝好郎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唐朝好郎君》,方便以后阅读唐朝好郎君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求会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朝好郎君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求会盟并对唐朝好郎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