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者崇拜

作品:唐朝好郎君|作者:叶苑风|分类:历史|更新:2020-07-01 18:27:04|字数:4146字

这位西川之主一怒之下,将她贬去了远离成都、荒凉苦寒的松州边营,此时的薛涛大约只有20岁。

据五代人何光远所撰《鉴诫录》记载:“涛性亦狂逸,下顾嫌疑为韦皋接待宾客时,将所遗金帛,往往上纳(或有所张扬),韦皋既知且怒,于是不许从官,被罚去松州边地。”

这段话透露出两点信息,薛涛与韦皋的关系非同一般,由此她才能打理帅府的一些外务(虽然没有正式受委派,但实际上担任着幕府的职务)。

在打理外务的过程中,薛涛或因钱财,或恃才傲物触怒了韦皋,导致被贬松州。

松州附近不但生活苦寒,且地处于唐蕃边境,时时刻刻面临兵火洗劫。

被韦皋下重手打击的薛涛,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浮萍一样的地位,在去松州的路上,她便呈给韦皋一首诗:

萤在荒芜月在凡,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么,山水屏风永不看。

但这首求放过的诗,并没有让韦皋回心转意。

到达松州亲历烽火硝烟后,薛涛为改变命运又呈上了《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和悲凉的《十离诗》。

所幸,韦皋尚念几分香火旧情,没赶尽杀绝,还是将她召回了成都。

不久之后,薛涛便脱离了乐籍。

她没有向其他人一样,找靠山嫁做妾妇,而是选择了“退隐于西郊烷花溪,种琵琶花满门”,相对独立的半隐居生活。

属于韦皋时代的薛涛消失了,换了个人设的薛涛,属于武元衡、元稹、李德裕在蜀十一连帅。

韦皋与薛涛的人生轨迹就像两条直线,在交汇后迅速分离,渐行渐远。

所有人都有很多层面,镇蜀21年的韦皋在赫赫武功之余,也有与玉箫的“两世情缘”、与薛涛的离合聚散。

不论这些记载于笔记小说中的情节是否属实,带给我们的都是一个而有血有肉的多层面韦皋,而不是一个杀伐决断、合纵连横的韦皋。

在唐与吐蕃绵延150多年的战争天平中,有两个堪称砝码的国家——吐谷浑、南诏国。

这两个国家左右着河西陇右、剑南西川的战争格局,它们倒向哪方,战争天平便会相应倾斜。而南诏国的砝码性质,相比吐谷浑表现的更加明显。

因为,青海甘南广袤的草原地形,更有利于吐蕃骑兵纵横。而川西群山耸立的地貌,对唐蕃两军都是种折磨,能否获得土着势力的支持,成了关键性变量。

所以,唐蕃与川西诸羌间的关系,处于又拉又打、有合有离的状态。相比于散装的诸羌,体量更大的南诏,自然成了左右格局的主力。

在此背景下,南诏从唐到吐蕃,再到唐的轮回,既左右两国军事态势,也成就了两头蛮的“美誉”。

一、被吐蕃催生的南诏

隋末大乱之时,隋炀帝所建南宁州废止,云南地区各部纷纷据山自立,互不统属。

定鼎关中后的李唐,马上开始重建云南的统治,毕竟川蜀与关中,怎么看都像前庭与后院的关系。

在先后三次派兵招抚,重置州县的努力下,太宗时已基本恢复了汉晋郡县的规模。

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川西至滇洱的诸羌部落,对唐朝形不成严重威胁,应以各按其状的羁縻关系为主。

但唐朝是中原历史的豪劲时代,可这段豪劲岁月却不仅仅属于唐人。

在李世民摧枯拉朽干翻东突厥的同时,松赞干布横扫了高原其他政权。

两个巅峰时代迎头相撞的结果,是在之后150多年里,死磕了170多次。

吐蕃向东的强势渗透,导致滇川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倾斜。

两个霸主的掰腕子,让一个不起眼的小兄弟起飞。

当时,洱海周边有六个相对较强的诏(王),河蛮人的浪穹诏(洱源县)、邆赕诏(洱源邓川镇)、施浪诏(洱源三营镇)、磨些人的越析诏(宾川县)、哀牢人的蒙嶲诏(漾濞县)和最南边的蒙舍诏(巍山县)。

蒙舍诏因位于六诏最南端,史称“南诏”。

唐蕃云南角力期间,高宗以姚州都督府(云南姚安县西北旧城)基础,数次痛击蒙嶲诏等亲吐蕃势力,严重削弱了吐蕃的政治影响力。

为应对唐军攻势,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于703年(武则天长安三年)率军入滇,结果死于阵中,可见双方争夺之激烈。

707年(唐中宗景龙元年),唐军又趁吐蕃疏忽,拆毁架在漾水和濞水上的铁索桥,一刀斩断了吐蕃与洱海的交通线,将吐蕃在大理的势力彻底驱逐,并于今祥云境内刻文记功。

可惜大胜之余的唐朝有点飘了,不再猥琐发育,一味风骚走位,导致诸羌不堪忍受,纷纷转向吐蕃。

洱海六诏所在位置

而在此期间,南诏(蒙舍诏)却则一直在默默补兵发育。

凭借最先入贡唐庭的亲密度,南诏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

以至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南诏出手攻灭白国(今云南弥渡县),面对前年刚获唐册封的势力覆灭,李世民都表示“我没看见!”

到了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南诏诏主皮逻阁在唐的大力扶植下,先后攻取石和城(凤仪)、石桥城(下关)、太和城(大理南)、大厘城(喜洲),全部占领“西洱河蛮”地区。

而后,又击溃受制于吐蕃的三浪诏(浪弯、施浪、邆赕诏三诏),占越析诏之地(今宾川),筑龙口城(上关)将吐蕃影响驱逐到浪穹(云南洱源)一带。

李隆基对这枚顺利发育的棋子大加赞赏,封皮逻阁为越国公,赐名归义,“以功策授云南王”。

南诏的迅速崛起,让唐朝的西南用兵深受其益。

唐蕃早期争夺的焦点在安戎城(四川茂县西),高宗凤仪二年(677年),唐军在此据险筑城。

但这座本为防御吐蕃而建的城堡,不久便被蕃军借羌人支持而夺取,反成吐蕃的战略支撑点。

此后六十年间,唐军多次图谋均未得逞。

喜欢唐朝好郎君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唐朝好郎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唐朝好郎君》,方便以后阅读唐朝好郎君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者崇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朝好郎君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者崇拜并对唐朝好郎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