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翻案(三)

作品:我摘梨花与白人|作者:草绿大白|分类:古言|更新:2020-07-07 15:24:12|字数:8102字

薛谟看了一眼夏恪群,无话可说。

夏恪群微微一愣。当他听闻京都衙门很可能因为忘月轩的刺杀案被夏沐濋威胁,担心不已。京都衙门是他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他不能丢掉。正好迟平回来听闻此事,坚决的站在自己这边,所以才马不停蹄的赶来国公府。

又在国公府听到不为他所知的消息,最后总结只要给岳家翻案就能保下京都衙门。故而,夏恪群全权听自己的老师,由他出面。

“舅舅。”夏恪群说:“舅舅此举,当真是让外甥受宠若惊。”

薛清平微笑着:“大殿下。老臣对大殿下一直忠心耿耿,你何必如此。”

薛清平看了一眼迟平,继续说:“大殿下是老臣的亲外甥,这么多年老臣所有的谋划都是为大殿下考虑,怎么会在乎这一时的荣辱。说到底,老臣与大殿下才是一家人。”

夏恪群闻言,突然心生愧疚,怀疑自己刚刚是不是有些过分伤了舅舅的心。在夏恪群的争储路上,迟平很重要,但薛清平更是不能缺少。

“舅舅说的是。”夏恪群起身以晚辈的身份向薛清平行礼,来表达自己的尊敬。

迟平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薛清平直言说:“天色已晚,老臣就不留大殿下久留,回宫要紧。大殿下放心,京都衙门绝对不会出事。”

夏恪群郑重的再次谢过薛清平,叫上迟平离开国公府。

两人离开后。薛谟靠近自己的父亲说:“迟平还是要与父亲对着干。”

薛清平说:“迟平此人好高骛远,孤傲自赏,但目光狭隘。他远在边境考察还不忘提醒大皇子朝中争夺,非要将吏部拿下,大殿下的一句话可是让为父跑断了腿。为父还没等休息,又出了刺杀案这一档子事,岳家案再次被重提,为父又因为迟平的一个一句话当作挡箭牌。要不是因为迟平手上无一兵一卒,为父都要怀疑,忘月轩的刺杀案是不是他策划的。”

薛谟扶着父亲坐在一旁,说:“迟平一介普通书生上位,纵然学识渊博胆大心细,但骨子里还是小家子做派,同为太傅,目光和眼界与二殿下的邹太傅相差甚远。只是有幸为表哥解决了几件难事,受到表哥器重就不可一世。此人,儿子一直不喜欢。”

薛清平提醒他说:“为大皇子谋划的路上,只要有用就不要谈个人喜好。”

“是。”薛谟谨听教诲。

“不过。”薛清平话锋一转:“是应该敲打敲打迟平,我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刀的。”

正说着,一支穿云箭从外面射进来直接扎在薛清平旁边的房柱。

“父亲!”薛谟大惊立刻大喊父亲,不顾危险的保护父亲,眼睁睁看着箭射中房柱。

薛清平被自己的儿子按倒蹲在地上,心中大怒,当真有人对自己置于死地!

外面悄无声息,薛谟这时才敢抬头看,看到箭杆上绑着一封信。他起身先将父亲扶起来坐好,来到柱子前将箭拔下来,取下信交给父亲。

“是送信的。”薛谟当下判断。

薛清平怒色不减,打开信件,看到上面难得内容无比震惊:“迟平!”

薛谟不明白父亲为何再次提起迟平的名字,他接过信看下去,脸色越来越难看,更是掩不住的惊讶:“迟平竟然通敌国买卖国情?”

薛谟不可置信的继续看说:“对方还是鲁朝二皇子。儿子记得,唐封已经死在鲁朝太子手里。”

薛清平突然想起六年前的军需案,当时因为薛清平挪动淮南赈灾银两,为了填补这个漏洞不得不让呼延庆主导军需,想从中挤出一些银两补到淮南赈灾当中。

呼延庆进行军中武器更换,因为粗制乱造的武器和盔甲导致齐越军队连连败退。

薛清平自知齐越军队不能再这么下去,所以才提出让大皇子夏恪群与黔地淮州府岳家之女岳千烛联姻,利用淮州府的富庶来弥补这等看亏空。

去年军需案曝光,呼延庆处死。薛清平再呼延家找到一本当年军需的账本。本来想用军需来填补淮南贪污的的银子其实是够的,岂料其中迟平作梗,与呼延庆达成协议,最后是迟平提供武器和盔甲的制作方。

那么迟平就会从中捞到油水,直接导致齐越军队兵力下降。薛清平承认自己当时贪恋赈灾的银子为夏恪群铺路,但是他不敢将馊主意打在齐越军队上。他是与这批军队一起辅佐初仁皇帝登基,知道这一批军队何其重要,怎会自毁城墙!

现在薛清平看到手里的信,上面写着迟平与唐封何时通信,算算时间,最近的一次确实就是六年前迟平贪心大涨,差点毁了齐越军队。

换句话说,迟平也是当年岳家悲剧的诱因之一。

薛谟气愤的说:“迟平买卖国情,上面还写着很多人的名字。这可是足以判决迟平死罪的证据。”

薛清平抬手让薛谟先安静一下,他需要重新捋捋这其中的关联。这个时候冒出指证迟平的证据,绝非偶然。

薛谟再次仔细查看信件,突然发现什么:“父亲,这是岳千烛的笔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摘梨花与白人》,方便以后阅读我摘梨花与白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翻案(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摘梨花与白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翻案(三)并对我摘梨花与白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