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帝王心思

作品:神都锦绣|作者:钟山布衣|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1 16:50:35|字数:6060字

果然,李治仔细琢磨了一下“莫须有”三个字后,不禁心中暗喜。

谢岩猜测的没有错,长孙无忌之死,对李治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在于,自己不用背负“弑杀”亲舅以及功臣的名声;坏处那自然就是无法用“谋反”名义来打击不臣,心中那是喜忧参半。

现如今,谢岩忽然提出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等于是送了一个借口上门,也就是说,哪怕长孙无忌死了,依然有借口继续查下去,只要查下去,就一定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李治非常满意谢岩这一提法,原先还有些许对其去“长孙府”的疑虑,也随之消失,甚至于升出“知朕者,谢卿也”的想法,当然了,此念头一闪而过。

谢岩在宫里吃过早餐才离开的,这是他第一次享用皇宫里的早餐,发现除了种类多,更精致外,好像也不好吃,远不如乡里食堂弄出来的包子之类的。

回到府中,谢岩立刻让吴成给自己准备热水,大冬天的,一夜不睡,身上是一点热气没有,整个人就跟掉进冰窟窿一般,再不泡个热水澡,那会很容易生病的。

谢岩是可以回家闲了,李治却不能够,在几经斟酌,思之再三后,终开金口唤道:“王伏胜——”

“老奴在。”王伏胜急忙应道。

“汝去告之李义府‘莫须有’三字,且知会其,朕只给两天时间,办不好就辞官吧。”

其实李治压根儿就没说清楚,但李义府那是再明白不过了,自己干的就是陷害人的勾当,而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哪能和皇帝沾边?况且,“莫须有”这三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皇帝急切需要一个借口,什么实证之类的,那都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说皇帝为何只给了两天时间?李义府也是很明白的,那就是必须得在长孙无忌发丧前办妥,要不然一切忙活不都白搭了嘛。

皇帝的旨意加上李义府的手段,再包括谢岩从后世剽窃来的“罪名”,仅仅过了一天,关于“长孙氏和部分宗室勾连意欲谋反”的供词便摆到了龙案之上。

李治阅看完毕,久久不发一语,令当面呈报的李义府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办错了?

就在李义府胡思乱想之际,李治终于开了口,道:“长孙一族有大功于国,阿舅又有‘拥立之功’,且为国之元勋,奈何子孙不孝,有负于阿舅,也罢,念在甥舅之情,从轻些发落便是。”

“陛下所言甚是,只是如何‘从轻’,还望陛下明示。”李义府一边拍着马屁一边问道。

“阿舅葬故里,府内其他人流放吧。”李治短短一句话,给整个长孙家的命运定了基调,应该说,李治真是手下留情了。

“臣遵旨,臣这就去办。”李义府说完,又问道:“陛下,两位王爷家那边当如何?还有其他的涉事官员,怎样发落?”

“官员嘛,罢官、流放;‘虢王’和‘密王’在‘长安’的属官、幕僚一律问斩,其他人等流放岭南,至于本人——”李治停顿了一下,接着道:“禁足三年。”

随着李治的金口一开,成百上千人的命运就此有了定论。

应该说,历史的车轮终究因为谢岩在最后说服长孙无忌以自我了结的方式而回到了原先的轨道上。

原本磨刀霍霍的李治,在长孙无忌死后,忽然发现不杀人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顿时也就没了大开杀戒的想法,天性之中颇为仁慈的一面又展现了出来,将一干人等多以流放形式处置了。至于杀些王府的幕僚等人,那纯属是给老百姓看的,同时也算是给“商涵之死”这件事情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喜欢神都锦绣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神都锦绣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神都锦绣》,方便以后阅读神都锦绣第362章 帝王心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神都锦绣第362章 帝王心思并对神都锦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