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王叫我来巡山……

作品:我在聊斋写小说|作者:蜀三郎|分类:悬疑|更新:2020-11-03 19:45:56|字数:8546字

这两货可不是小角色,乃是太上老君门下看守丹炉的两个童子。

趁着老君闭关时,商议着下凡耍一耍……结果一拍即合。

下凡也就罢了,还偷了老君几件法宝带下凡,这几件法宝乃是: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芭蕉扇、幌金绳。

紫金红葫芦与羊脂玉净瓶的功用差不多,只要叫上对方的名字,对方一应,便会被吸入瓶子里。

再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之符,便能将盛入之人化为脓水。

“我叫你一声名字,你敢应吗?”

在顾鸣前世,这句话可是流传甚广的。

还有芭蕉扇,这把芭蕉扇与铁扇公主那把功效相反,铁扇公主那把属阴,一扇便飞沙走石,能将人扇出十万里开外。

而且还能灭火,火焰山的火就是靠这把扇子扇灭的。

而太上老君这把芭蕉扇,却属阳,主要是用来扇炉火的,要是用之扇火,火势只会越来越大。

幌金绳,也是奇妙无比,就算孙悟空被捆住也很难挣脱,捆仙、捆妖、捆魔……无所不能。

其实这些个宝贝顾鸣是很眼红的,巴不得弄上一件。

但,这些宝贝都是太上老君的,要是他用手段夺了去,太上老君岂会善罢甘休?

与其去得罪太上老君,还不如避开此事,让唐僧师徒自己去解决。

不过,顾鸣也不是完全没管,临走前悄悄与孙悟空交待了几句……

……

长安。

“夫君……”

一见顾鸣回来,聂小倩不由惊喜地迎上前来。

“弟子参见老师~”

随之,一个身着宫装,长相乖巧,约摸十二三岁的少女也上前盈盈施了一礼。

“公主殿下不必多礼。”

顾鸣微笑着抬了抬手。

此女,乃是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也是太宗皇帝最为宠爱的女儿。

长孙皇后感念着顾鸣当年的救治之恩,与皇上商议之后,决定让女儿长乐公主也拜入顾鸣门下。

聂小倩来到长安之后,长乐公主不时来访,有时还要在这里小住几日,以便学习。

毕竟,聂小倩本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人,跟着顾鸣多年,更是博览群书,琴棋书画各方面皆大有涨进,非一般人能比。

一众弟子也常向她虚心请教。

这也正顾鸣将聂小倩留在长安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样可以让一众弟子进步快一些,这些弟子迅速成长起来,然后他们又去收弟子……这样不就能开枝散叶,桃李满天下了么?

到如今,顾鸣的计划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毕竟他的作品都传到了西牛贺洲,虽说远不如大唐这边的名气大,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失,他的名气将会越传越远……

这一路取经,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至于大唐就不用说了,目前太子,还有好几个皇子与公主都拜入了顾鸣门下。

太宗皇帝对他也颇为推崇,吸纳了顾鸣不少建议,正在逐步推行一些国策……

比如顾鸣所提出的“教育”概念。

为了这件事,顾鸣当初可是与太宗皇帝好一番辩论。

对于不少帝王来说,总认为百姓不识字最好,因为他们觉得白丁更好管理一些。

但,历史证明,这明显是错误的思想,弊,远大于利。

当时,顾鸣便与太宗皇帝辩论说,百姓不识字其实更不好管理,因为那样更容易被人蛊惑,更容易被人控制。

很多百姓甚至根本不知现在为何朝何代,也不知皇帝年号。

如此一来,谈什么天下大统?谈什么忠君爱国?

恐怕很多百姓只服族长,族长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而且,顾鸣又举了历史上不少例子,那些揭竿而起的推翻王朝的人,其实绝大多数正是不识字的百姓。

没有接受过礼与法的教育,又如何能放眼天下,如何能循规守法?

一番长长的理论,再加上出口成章的效果,最终说通了太宗皇帝,开始在整个大唐大力兴办学院,大幅降低入学条件。

但凡有资质者,如若家境困难,官府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这一下子,便兴起了一股兴学风,不少教书先生也开始自办学堂,大量招收学生……

当然,同时还得抓经济、抓农业、抓工业。

毕竟一个国家还是需要均衡发展的,这么多人要读书,朝廷每年得拿出大笔银子补贴。

这笔钱从何而来?

自然,要将大唐的经济搞活。

农产业也要改良,提升产量,这样广大农民才有饭吃,才有闲钱。

“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安居乐业,谁愿意造反……”

这是顾鸣对太宗皇帝所说的话。

对此,太宗皇帝深有触动。

一味对百姓施压,最终只会造成反弹。

让百姓吃饭穿暖,才是立国之本。

太宗皇帝本就是一个有魄力之人,加上长孙皇后一向贤惠,也在暗中帮着鼓劲。

同时,以魏徵为首的一众大臣也予以大力支持,使得一系列仁政得到顺利实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聊斋写小说》,方便以后阅读我在聊斋写小说第二十一章 大王叫我来巡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聊斋写小说第二十一章 大王叫我来巡山……并对我在聊斋写小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