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燕京落日

作品:水浒新秩序|作者:江湖野人|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3 08:05:47|字数:6118字

还有不少辽骑在挣扎,可战斗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徐泽命亲卫及时打出旗语。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尽管东南北三面都有溃败的辽军,但战场的北面是荒无人烟也无道路的香山,南面是转向向东的桑干河,唯有东面的燕京城可去。

所以,打扫战场、追击溃兵并没有花去同军太多的时间。

器不如人,气也不如人,残酷肉搏战彻底摧毁了辽人的抵抗意志。

热血冷却之后,只剩下无尽的恐惧。

亡国奴?

真正在意这个词的都是与“国”之利益息息相关的贵人,至于蝼蚁小民,在哪一国不都是要缴税纳粮?

在同舟社的统治下做小民,会不会比大辽治下更好,没人知道。

但同军比辽军更强悍,更能打,甚至比传说中的金军还能打却是可以比较的。

在同舟社治下,至少不用担心随时会被金人杀死吧?

最后返回的是关胜率领的十二师,加上配属的几个营,其部大半军士身上都带着伤,但精气神十足。

辽军主帅萧干自知逃不脱追击时亡命一博,并没能给同军造成多大的伤亡。

其人此举最大的“功劳”,就是让后续赶来的民军亲眼目睹了同军官兵的悍勇。

冲锋在前的主帅萧干被关胜斩杀当场,其余敢于冲阵的骑兵也尽皆被无畏的同军将士挑落马下。

自杀式的冲锋失败之后,剩余的辽人很快就下马投降了。

不足半天的时间,同军接连发起白刃战,不仅打灭了辽人的傲气,也彻底摧毁了北辽的有生力量,燕京城已经向同舟社敞开了大门。

这段时间里,玉河县官民开城投降,桑干河雨后最大的洪峰也已经过去,三座浮桥都经受住了大水的考验。

包含重炮营在内的后续部队尽皆过了河,部队就着姜汤吃过干粮后,再次启程,前往此战的最终目标——燕京城。

燕京城宣和殿,北辽天锡皇帝耶律淳刚刚驾崩了。

死因:玉河渡之战辽军全线溃败,敌军即将临城,大辽覆亡在即,天锡帝得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吓得当场吐血而亡。

但大辽皇帝驾崩,除了皇后萧德妃留守宫中为亡夫擦洗身体整理仪容外,其余重臣却尽作鸟兽散,没有一名臣子主动留下来主持国丧。

敌军进展太快,燕京的有生力量被一战荡平,大辽灭亡已成定局。

都到了这个时候,还能讨论大辽国运和大行皇帝后事的,估计也只有在玉河渡的萧干和耶律大石战场生死不明的两个傻子了。

城中文武各自藏着小心思,正在抓紧时间串联。

一个月前,他们抛弃一位活着的正牌皇帝换取自己的富贵时,就没有半点愧疚。

一个月后,再让他们抛弃一位死去的篡位皇帝,以保住自己的富贵,又能有什么心理负担?

燕京城中的强硬主战派尽没于玉河渡之战,剩余各怀心思的北辽文武,无非就是纠结该投降还是该逃跑的问题。

想逃跑的话,答案是明白着的。

向南,是同舟社的控制区,想都不用想。

向东,平州暂时还没有陷落。

但无论是平州,还是穿过平州进入中京道尚未被金人控制的沿海诸州,都没有什么战争潜力。

并且,这些地方还全都在同舟社海军的打击范围内。

也只有西北的居庸关一条道路可以选择。

但一个月前,被他们抛弃的天祚皇帝刚经这条道路逃到了西京道。

走居庸关,是赶上去找老主子领死么?

显然,逃跑这条路也行不通,只能投降。

至于该向谁投降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半点分歧了。

金国自是不用再考虑,只能向同舟社投降。

不仅是金人隔得太远,向金国投降已然来不及;

更重要的是,同舟社强渡桑干河并一战全歼六万辽军,向辽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

同舟社以极其强硬的姿态,向辽人证明了他们有资格征服这片土地。

所以,事到如今,北辽文武已经别无选择,唯有投降同舟社一途可选了。

当徐泽率领同舟社大军赶在落日前,到达燕京城显西门时,北辽蕃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淳临死前任命)李处温已经率城中文武出城跪迎王师了。

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水浒新秩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水浒新秩序》,方便以后阅读水浒新秩序第一百零二章 燕京落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水浒新秩序第一百零二章 燕京落日并对水浒新秩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