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奸臣的用途

作品:水浒新秩序|作者:江湖野人|分类:历史|更新:2021-11-02 08:02:57|字数:8162字

想明白自己的处境后,王黼泄了气,决定还是照直说:

“臣只知道一些高丽的历史,且知之不详。”

徐泽要的只是王黼的态度,自不会故意折腾其人。

“政和六年,同舟社以武力降伏高丽,双方随之建立‘同盟’关系。

四年后,大同立国,高丽前任国主王俣已经辞世,其继任者王楷主动向我大同称藩,并亲自来燕京求朕册封。

上个月,高丽权臣李资谦突然作乱,囚禁其国主。

应王楷之请,大同数万大军已入高丽平乱。”

正乾皇帝的语速很平缓,但透露的信息量却极大,传入王黼的耳中,便如钱塘江大潮般强烈撞击其人的内心。

十年前,徐泽还只是登州第二将正将,就能一战打服高丽,已经不算什么奇闻了。

如今,大同立国才四年,就已经强大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北面压得强势崛起的金国丝毫不敢动弹,西面逼迫桀骜难驯的夏国主动称藩,南面才教训了不知敬畏的赵宋,东面却在着手灭亡高丽了!

徐泽只是回顾了同丽两国的交往史,话中丝毫没有透露对高丽的恶意。

但王黼仍能坚信高丽就快灭亡了——没有谁能逃得过正乾皇帝持续十年的布局,堂堂大宋王朝都不能,小小的高丽更不能。

不过,其人更关心的是正乾皇帝为什么要主动给自己透露这些信息?

用不着王黼瞎琢磨,徐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王卿素有治国之才,对于平定高丽之乱,可有计较?”

说王黼“素有治国之才”显然有些夸大,但其人能够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力压一众赵宋大臣,并与老奸巨猾的蔡京斗个旗鼓相当,肚子里还是有一些货的。

只是,其人连高丽国内的过去都是一知半解,这些年究竟发生的事情更是刚从徐泽嘴中得到一鳞半爪,自然没法为大同平定高丽之乱提供什么计策。

但正乾皇帝要问的,也很明显不是表面的意思。

王黼不愧是善窥人主之意的大奸臣,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己该说什么。

“陛下,臣听闻高丽民风迥异于中土,且华、土之争由来已久。

以臣愚见,若只为平一时之乱,遣一上将军打败叛军,然后重建高丽国政即可。

若要致长久太平,则打败叛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敦教化、移民风、混宇内,务使其国上下皆慕我大同圣德方可。”

徐泽并没有点评王黼的建议,而是询问起其人:

“高丽遭此动乱,朝臣十去七八,已经无法支撑正常的行政运转,王楷只能求朕为其输送贤才,王卿可愿屈就高丽平章事一职?”

数万同军已经开进高丽,这个时候肯定已经开始剿灭乱军了。

所谓的高丽平章事,更多的时候是要履行配合大军平乱提供粮草的转运使之职。

换成大同体系内的官员领此职,自是刷功劳的好机会,但换成王黼这种名声不好的外人,却是有些吃力不讨好。

远到高丽为一相,不如大同知一府。

只是,王黼要想进入大同官僚体系,并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就必须迈出这一步。

其人当即五体投地,大拜道:

“臣愿意!”

“好!”

徐泽招了招手,范青立即从身旁书架上抽出几本书册,并将之转交给王黼。

“王卿,这些全是高丽的情报汇总资料,你且先到偏殿阅读,待消化了这些信息再给朕拟订一份《平丽疏》。”

“臣领命!”

徐泽任用王黼为高丽宰相,自有深层次考虑,并非后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高丽毕竟是从未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统辖的异域番邦,军事上的征服和镇压相对简单,文化上的挖根去魂却没那么容易。

为了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高丽在未来数年内必然还是姓王而非姓徐。

显而易见,王楷这个国主只能是名副其实的傀儡,不再具有任何实权。

高丽的国政将由大同委派的大臣全权主导,这个人暂时是武松,下步便是王黼。

武松坐镇开京指挥大战也只是应时之举,不能成为常态。

其人的主责是黄海都护,大战后还要回到济州岛继续压制金国、日本、山北等地。

尤其是日本,经过几年的发酵,内部矛盾越发凸现,很有可能会受高丽内乱的链锁影响而爆发大规模内战。

只待高丽稍定,黄海都护府便要提前做好解决日本问题的准备。

而且,高丽半岛也不能长期军管,大规模的战斗一旦结束,就必须结束军管状态,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徐泽可不想赵宋的西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就亲手培养出一个大同“东军”来。

王黼是赵宋奸臣不假,但奸臣也有奸臣的用处。

至少,在压制高丽小朝廷的暗流上,其人绝对不比大同任一干吏差。

而这正是徐泽需要的,大同对高丽的社会改革同样是自下至上,从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一步步重塑其社会结构,王黼只要看好小朝廷便算是立下了大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水浒新秩序》,方便以后阅读水浒新秩序第七十四章 奸臣的用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水浒新秩序第七十四章 奸臣的用途并对水浒新秩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