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三国之黄巾

作品:帝国重器|作者:周硕|分类:都市|更新:2017-05-10 15:58:01|字数:8026字

“哎呀,是胡总来了。请进,快请进!”

“织霞,帮我给胡总倒杯茶,用我柜子里的那个茶罐啊!”

“哦……”

少女织霞对王扶林这么重视这个和自己同龄,而且当初不过是自己这个班长手下“小兵”的胡文海这么客气,感觉有些吃味。

不过在剧组里她早就养成天大地大、导演最大的习惯,当下只好闷闷不乐的去倒茶了。

“胡总?胡文海?”

不等王扶林拉着胡文海进屋,里面就又跑了一个人出来,上下打量着胡文海问道:“你就是三国演义的投资人吧?”

“你是——”

跑出来这人头发已经花白,但说话声音却中气十足。步伐矫健而且是堪称老当益壮,那股勇往直前的气质,让胡文海都不由自主的倒退了一步。

“王大海,你好。”

王扶林连忙在旁边介绍道:“王厂长是帝都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王厂长,你好。”胡文海被王大海握住的手,充分的感觉到了这位老人的刚健有力。

说起来拍电影手上没有点力气还真不行,几十斤重的摄像机要玩的驾轻就熟,和厨师练颠勺的功夫差不多。

王大海没有在意王扶林的介绍,干脆直接的看着胡文海,问道“你是三国演义的投资人对吧?剧组的设备,都是你从美国进口的?能不能把设备借给我们北影厂一段时间,我们付钱!”

“不知道北影厂要借多久?打算做什么?”胡文海好奇的问道。

“你知不知道,你这套设备现在是国内最好的设备?”王大海的声音痛心疾首:“这么好的设备,现在就放在仓库里闲置,你这是犯罪!”

“啊?”胡文海目瞪口呆。

王大海挥了挥手,耐心的给胡文海解释道:“我们北影厂希望用你这套设备,拍摄一部实验片,探索一下这些新设备镜头下艺术形式有什么变化。电影艺术和技术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技术进步屡屡让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北影厂希望能对国外的新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哦,这样。”胡文海点了点头:“王厂长您看我来是为了看三国演义的,是不是等这件事完了再说?”

王大海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自己的火气给压住,勉强的点了点头。

安抚好了王大海之后,胡文海这才顺利的走进了王扶林工作的房间。

王扶林的这间办公室和普通人家的客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能说条件比普通人家里要好一些。

三张沙发摆开在房间里,一个录像播放机和一台彩色大屏幕电视,其他的装修就有限的很了。

织霞不情不愿的给胡文海和王扶林、王大海都端了一杯茶来,三个人三张沙发,胡文海和王扶林稍微聊了几句电影的话题,接着电视上就蹦出了一段画面。

汉室飘摇,宫廷之中小皇帝一脸木然,而大臣们则互相攻讦。镜头从汉朝皇宫的一个角落里出发,跟随着一名小太监的脚步,逐渐转换到了大殿之中。那种王朝末日的惶恐和悲戚,被镜头语言传达的淋漓尽致。

到了这个时候,镜头突然拉高。掌控帝国、代表了无限威严的皇宫,在镜头下急剧缩小,最后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群落俨然出现在了镜头的俯瞰之下。

这样的俯视镜头对于以往的中国电影来说,是很难实现的,除非用沙盘制作微缩景观。但和很容易发现是假的沙盘不同,这里的景象分明是实景——镜头的鸟瞰之下,皇宫中仍然有人来人往,给人以一种将这个汉朝皇权中枢玩弄于手掌之中的虚幻掌控感。

没有直升机,是拍不出这样画面的。而直升机这种昂贵的道具,当然不是如今的中国电影拍摄者能用的起的。

“嚯,这个镜头真是太棒了!”胡文海兴奋的点着头,这个镜头和原来历史上老三国演义的开场相差不大,但画面表现力却强了几个数量级。

说起来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拍摄的设备更好了。

更清晰的画面,更逼真的色彩还原,更高的帧数和更细腻的表现,带来的视觉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是王大海在看了三国演义的样片之后,死活要把这套设备借到手的原因。不自己亲自操作一番,是无法体会这种表现力差距对电影情感传递的影响的。

当画面上,张角升坛祭天,宣布“黄天已死,苍天当立!”的时候,群众演员们充满了宗教仪式感的喊声中,将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愤然举起,这种感觉更是达到了极致。

哪怕是看惯了后世大片电影的胡文海,也不由对这部中国古代题材的战争电影,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王扶林,不愧是王扶林!

(未完待续。)

喜欢帝国重器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帝国重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重器》,方便以后阅读帝国重器第五百零三章 三国之黄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重器第五百零三章 三国之黄巾并对帝国重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