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和议使者

作品:南明北归|作者:思归北鸿|分类:历史|更新:2021-05-02 18:44:18|字数:4540字

养心殿上是一派地凄楚景象。孝庄坐在椅子上,用手绢掩着口鼻幽幽地哭着,而顺治皇帝也从御座上下来,轻轻拍着母亲的膝盖,劝慰道:“皇额娘,不必为额哲那样的人忧烦。只待物价平抑,我便与南边儿谈款,咱们把兵力抽调回来,派鳌拜他们去扫平额哲的察哈尔部。”

她擦了擦眼泪,抬眼望着儿子的眼睛问:“鳌拜杀了豪格,你怨不怨他?”

顺治咬了咬嘴唇,若有所思地说:“豪格已死了。我明白皇额娘这样做的苦心。无论豪格有没有不臣之心,如今他都已经死了,我们就不要再提了。”

孝庄已哭成了泪人,听儿子这么说,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酸楚。她一把将他搂入了怀中,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语带哽咽地说着:“福临,我的好福临。”

见到这一幕,多铎他们也只能是彼此望望,长吁短叹。

这时,一个年岁稍长的老太监弓着腰快步而来。待他跨进门来时见皇帝和太后哭作一团,多铎等亲贵也是默然呆立,一时竟也有些手足无措。

多铎回头狠狠将他瞪着,厉声问:“干什么?”

这太监吓得浑身哆嗦,忙答道:“明……明使已带到了。”

“让他回去!”多铎恼羞成怒,大声喝道。

太监听这一声喝更是魂飞天外,忙跪倒在地,不断地说:“是是是,奴才知道了,这就叫明使回驿馆去。还请豫王爷息怒。”

他说完正要退下,孝庄却速速地抹掉了眼泪,叫了声:“慢着。”

太监也是一呆,只好应了声:“喳!”多铎他们也是侧目而望,满脸地疑惑。

原来就在四日前,徐枫就派礼部尚书黄宗羲前来与清廷议和谈判。孝庄的本意是在元宵这天接见黄宗羲,同时也邀请蒙古王公亲贵在场。那便是要向黄宗羲炫耀武力地意思。

可没想到,本来结有姻亲关系、亲如一家的满蒙两族居然发生了内讧。因此,孝庄借蒙古的势力来震慑明使的企图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所以多铎才会恼羞成怒,不许明使见到自己这番凄苦的样子。可孝庄为何要叫住这个传话的太监,多铎和阿济格不禁对视了一眼。

孝庄轻轻放开顺治,然后对这太监说:“既然传了诏就宣上来吧。”

太监还不及答应,多铎就先抢着说:“太后,明使若见到咱们这副样子,不免看轻了我们。臣以为,咱们不如改一日,日子从容,也好安排。”

孝庄明白他所说的“安排”是指什么,无非就是挑些勇武的八旗兵丁来耀武扬威。

“他十五叔。”孝庄展开了一个颇为疲倦地笑容。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管多铎叫“豫王爷”而是叫他“十五叔”,那便是要暂时摆脱君臣关系,以亲人的身份交流。这也让在场的众人略有吃惊。

“明使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大都是各地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凄惨模样。光是这北京城里,那也是家家闭户,满目疮痍。”孝庄哽咽了两声,颔首道:“要说看轻,他早该看轻咱们了。至于在这宫里,咱就是藏了百万大军,也会给人虚张声势、欲盖弥彰之嫌,反倒会堕了朝廷的威信。”

“可额哲他们……”

“他们走了最好。”孝庄罕见的提高了声调,双眉一扬,道:“若是强留他们在这儿,万一在明使眼巴前儿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倒是麻烦了。”

多铎想了想,也觉得孝庄的话有理,便也是一声长叹,侧头对那传话的太监说了句:“宣吧。”

“喳。”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孝庄握着顺治的手,牵着他坐回到了那红木龙椅上,又含笑转头,对多铎他们说:“豫王爷是办过和议的,就让豫王爷留下。大家伙都退下去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然后一齐弯腰鞠躬,道了声:“喳!”便都络绎退了出去。

“都撤下去,把元宵都撤下去。”孝庄这样吩咐宫女们。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又纷纷将茶几上的元宵都端走了。

还有几个宫女匆忙地在孝庄的面前挂起了珠帘。这珠帘是早就准备好的,虽然挂得有些仓促,倒也迅速。

多铎仍是有些心慌意乱,迎上两步说:“太后,只怕明使是来者不善。咱们可得小心应付。”

孝庄一笑,道:“所以我才把十五叔留了下来嘛。我一个妇道人家,许多事儿都不懂。皇上又小,大事还得十五叔你拿主意。”

多铎一呆,道:“就因为臣办过和议?”

“不止如此。”孝庄隔着珠帘笑着说:“还因为你是多尔衮的亲弟弟,我知道,你不会不向着我和福临。”

多铎闻言,心头滚过一阵感动地暖流。他楞了半晌,才带着哽咽地声音说:“谢太后的厚爱!”

“好了十五叔。”顺治发话了:“既然太后信你,朕自然也信你。你快下去坐了吧,别当着明使的面儿抹眼泪。”

“喳。”多铎应了一声,便胡乱地将眼泪一擦,坐了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明北归》,方便以后阅读南明北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和议使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明北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和议使者并对南明北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