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四管齐下

作品: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作者:空巢老龙头|分类:女生|更新:2021-12-29 23:10:06|字数:4112字

接下来罗太岁和公孙武达讲述的正是“监牧制”。

所谓监牧制,就是选一适宜的牧马地,设监牧进行管理。

牧监分上中下三等。

凡马五千匹以上为上监,三千匹以上为中监,三千匹以下为下监。

牧马一百二十匹为一群。每群设长一人,十五群为一尉,由牧尉管理。

牧监设监一人,副监、丞各一到两人,另有主簿、直司、团官、牧尉、排马、牧长等官吏。

牧尉每年考核一次,有功的可以晋升。

另外再根据马的粗细良劣,分为左右监,细马在左监,粗马在右监,以数字编号并登记造册。

凡征战所需马匹,先调发强壮的,不足时再取其次。

当然,其他牛羊之类也可以一并进行管理。

总之,罗太岁如此这般说了一大堆。

公孙武达听得频频点头。

其实这监牧制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好的牧马地并非只有甘州。

原州也有,而且离京师更近。

公孙武达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罗太岁点头表示理解。

目前大唐的最大敌人还是东、西突厥,加上梁师都,原州的地理前面位置就很重要的。

但罗太岁的目光更加长远。

要知道等到东、西突厥覆灭之后,吐蕃兴起,与大唐展开了两百多年的大国争锋。

届时甘州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将军莫急,何不再听我说说甘州的农田水利?”罗太岁不慌不忙的道。

公孙武达笑道:“愿闻其详。”

“敢问将军,甘州岁入粮食多少?”罗太岁先问。

“二十万石。”公孙武达道。

一年二十万石,对于中部很多州县来说,的确不值一提。

关于这点公孙武达也很无奈。

甘州虽然很适宜种植粮食,可问题是人力寡乏,很多土地都没有得到开垦。

“这二十万石包括屯田的收入吗?”罗太岁再问。

“自然是包括在内。”公孙武达又叹了口气。

“将军不必忧心。”罗太岁胸有成竹的道:“我有三策,可使甘州粮草充沛,西可供瓜、肃一线,南可援鄯、廓数州之用,使河西之命皆系于甘州。”

“还请速速道来!”公孙武达一听“河西之命皆系于甘州”,顿时来精神了。

若果真如此,也不枉当今天子信任他,将他安排到河西主持大局。

他公孙武达也算报了君恩。

“其一,将军可奏报朝廷,增加甘州的兵力用作军屯,尽可能的开垦荒地,如此一年的粮食收入增加到三十万石,并不困难。”

罗太岁从容不迫的道:“这笔账,朝廷算得清。”

“唔……”

公孙武达缓缓点头。

作为玄武门的功臣之一,他深得当今天子的信任。

若于整个河西之地有利,他完全可以一纸奏报送至京师,由天子定夺。

“其二……”罗太岁竖起第二根指头,“推行和籴政策。”

“和籴?”

公孙武达一愣。

所谓和籴,是对粮食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官买制度。

在丰收的年份或者粮食盛产地区,政府以现钱或以物易物等支付方式收购粮食,来避免粮食歉收的时候出现饥荒。

这个办法从汉武帝时开始实施,后面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行这个办法。

可是……

这和提升甘州的粮食产量又有何关系?

罗太岁道:“自古以来,民间盛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但是甘州因为条件所限,没有植棉优势,手工业也相对落后。

人们想要获得布帛,当如何?”

“当然是买啊。”公孙武达一听笑了。

我甘州是丝路必经之地,还用得着担心买不到丝绸布帛?

“那钱从何来?”罗太岁笑问。

公孙武达又是一愣。

百姓粮食富裕,但收入甚微。

罗太岁很满意他的反应,再问道:“若将军用丝绸布帛去购买百姓的粮食,又如何?”

公孙武达顿时眼睛一亮。

“当然,这只是一个思路。”罗太岁晃晃脑袋,接着道:“百姓需要什么,将军就给他们什么。钱也好,布帛也好,其他任何东西都好,而百姓只需付出一定数量的粮食。

如此一来,百姓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耕种粮食上面,粮食产量何愁不高?”

“好!好!”

公孙武达拊掌叫好。

商人可不会千里迢迢跑来甘州收购粮食,和籴,他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那第三点呢?”

见识到三策中的两策,公孙武达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第三策到底是什么。

这时只听得罗太岁问道:“方才去试曲辕犁的人还未回报么?”

“呃……”

公孙武达差点就把这事给忘了。

说来也巧,这时试耕的人来报,新犁具耕地效果出奇之好,和常用的长辕犁和直辕犁想比,不进省事,而且省时,效率提升三倍有多!

三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方便以后阅读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第75章 四管齐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第75章 四管齐下并对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