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多管齐下

作品:我成了大明勋戚|作者:无限循环|分类:历史|更新:2022-10-02 21:04:57|字数:8346字

回到张秋镇的临时驻地,沉忆辰首先找来了目前负责运河上收粮的把总伍东。

吩咐他在与来往商户打交道收粮的同时,把张秋镇重新开埠的消息传播出去。另外还要加上一条,未来将有百万流民齐聚于此,共建河工大业。

任何愿意来到张秋镇购买商铺、库房的客商,将优先获得官府的物资供应权。

百万流民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资堪称是天文数字,只要能成为沉忆辰的供应商,毫无疑问将赚的盆满钵满,不用再忧虑销路问题。

并且沉忆辰这段时间在运河上与商家收粮,始终贯彻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针,从未有过赊账、拖欠、赖账的情况发生。相比较以往大明官府的强买强卖作风,简直是童叟无欺,商业楷模!

有诚信交易的基础跟口碑在,运河上来往商家十分乐意与沉忆辰做生意,也就有了良好合作的开始。

当然,光靠优先成为供应商这种小恩小惠,想要打动运河来往商户,掏出真金白银购买张秋镇产业,力度还是远远不够。

所以沉忆辰还准备了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盐引!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章,为了保障北方军队的粮食运输,把买盐和运粮两件事结合起来。盐商想要卖盐,必须得用盐引去提货,而盐引这东西怎么来呢?

答桉就是往前线运送粮食,盐商运了多少粮食,就能凭借这个去换多少盐引。

可以说这种方法,就是明代版本的期货交易制度雏形。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产盐大省,拥有着大大小小十九个盐场,洪武年间还设立了专门的都转运盐使司,来负责食盐的生产以及盐引的发放。

甚至到了明英宗时期,随着盐业税收比重日益增加,为了防止地方官府的贪腐,制度化了巡盐御史一职。其地位职权凌驾于都转运盐使司之上,类似于巡抚跟布政司的管辖关系,专管巡视盐务。

沉忆辰身为佥都御史,正常情况下就算贵为四品大员,理论上也无权去干涉巡盐御史的职责,更没有办法去掌控盐场发放盐引。

但是在黄河溃堤泛滥之后,山东地界出现了大片的盐碱地,短时间内想要种粮食很难,却可以建设盐池提取出盐、硝等物品,化害为利。

这种方法在明朝并不是先例,河南布政司开封府地带,就是因为常年的黄河泛滥,导致省城西北部出现了大面积盐碱地,于是干脆设立盐户去熬盐,年产可达六万石。

不仅能满足开封城的需求,还能外销河北(北直隶)、山西、江苏等地,换取银粮米钱。

山东地界的盐碱地,荒化程度没有河南那么深,提取不了这么多的硝盐,也支持不起沉忆辰开埠的市场。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今夏决堤泛滥的洪水,还冲毁了沿岸的数个盐场。沉忆辰打算利用治水的名义,派遣运军强行接管这几个盐场的控制权。

盐税与其让山东这帮蛀虫去贪墨,不如由自己来掌控,至少还能用在百姓的身上。

至于巡盐御史什么反应,就不在沉忆辰的考虑范围之内,手上没有枪杆子能掀起什么风浪,无非就是上疏朝廷去打嘴炮。

如今虱子多了不怕痒,只要河工这摊子事开展的够大,皇帝想要召回自己的顾虑就越多。

区区几个盐场,沉忆辰相信还在朱祁镇都容忍范围之内。

吩咐完伍东诸项事宜,沉忆辰就走出居所,前往张秋镇重建工地,找寻县丞姜沛。

现在沉忆辰身边可用的人手紧缺,只能把很多重要的事情,分配给曾经阳谷县官吏们去办。姜沛领到任务,就是在被洪水摧毁遗址上,重修房屋街道。

本来沉忆辰重建的优先级是民居,毕竟现在寒冬腊月,民工跟军户们,都是居住在窝棚里面受冻,确实生活条件艰苦。

但现在银钱米粮紧张,只能提高商业地产的优先级,先把张秋镇“招商引资”的工作给搞好。否则断粮后饭都没得吃,就算能住在金銮殿也没用啊。

来到张秋镇的西南角,姜沛哑着嗓子正在协调着民力物资运输。连日来赶工赶点,让他满身尘土蓬头垢面,看不出来多少官员文人的影子。

“姜县丞,这几日辛苦了。”

突然听到沉忆辰的慰问声音,姜沛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赶忙行礼道:“佥宪客气,此乃下官身为一方亲民官的分内之事。”

“是吗,那姜县丞感觉如何?”

看着沉忆辰脸上澹澹笑意,姜沛突然间心中百感交集。

以往在孟安维的手下,要是这般辛苦劳累,可能姜沛早就暗暗骂娘了。

可是现在不知为什么,自己并没有那种怨恨不满,反倒每日看着一间间居所初具雏形,看着治下百姓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姜沛就不由生出一股动力。

可能穿上这身官服时,那造福一方的满腔热血,重新被唤醒了吧。

“下官惭愧,如若以往没那么尸位素餐,百姓也不至于遭受这么多苦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成了大明勋戚》,方便以后阅读我成了大明勋戚第221章 多管齐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成了大明勋戚第221章 多管齐下并对我成了大明勋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